中评社北京5月7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梅关古道是人马交通之路、财富流通之路,作为丝绸之路连接岭南和中原的关键节点,是历代文人叠加题写的文学生产场域。在清初诗坛,朱彝尊与王士禛并称南朱北王。他们在梅关古道上的体验与书写,具体而微地显示出诗路景观的浪漫诗意和时代意义。
顺治十三年(1656),海宁人杨雍建出任广东高要县知县,聘朱彝尊为西席。朱彝尊的广东之游,主要是因为授徒不足以维持生计,但不能排除其抱有阴结豪杰的目的。当时,他对朱明王朝尚存的南天一脉还抱有幻想。朱彝尊度大庾岭的时间是在顺治十三年岁末,其《度大庾岭》诗云:“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走在古道上就是走在景观和历史之中。朱彝尊“驿路梅花岁月徂”一句意谓消失的是岁月而不是梅花,驿路梅花自古至今开开落落,在时间隧道中象征着一种永恒的存在,是变化中的不变,岁月就在花开花落间流逝了。
“丞相祠堂”“越王城阙”既是眼前景观,又是历史留痕。“丞相祠堂”指张文献祠。所谓“寂寞”,不仅是指祠堂寥落、谒祠之人稀少,而且是说张九龄卓绝的政治预见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同。“越王城阙”指的是梅岭上越王将领梅鋗所筑的城垒。秦末时,梅鋗举兵从番阳令吴芮反秦。其身份和抗清志士有着多重的叠合关系。千载之下,其忠贞之操、复仇之义、抗暴之志、孤臣之心得到遗民的钦敬。
鹧鸪是当时大庾岭和浈江江畔常见的飞禽。《禽经》张华注云:“鹧鸪其名自呼,飞必南向。虽东西回翔,开翅之始,必先南翥。其志怀南,不徂北也。”朱彝尊“从此南飞有鹧鸪”之句,是以鹧鸪自喻,表示自己与清政权的政治抵牾,暗指其心魂所向,乃在南明朝廷。
“乱山落日满长途”暗喻南明政权的落日余辉。这一年,郑成功军队被清军击败,退出舟山群岛,永历朝廷也节节败退,迁往云南,南明政权已经是日薄西山了。诗人站在梅岭之巅,北望乡国,南眺沧溟,个人的愁思和国家的忧患纠结在一起,使得他的走向落日之旅好似一场精神苦旅。
梅关古道作为文明之路,长期以来被视为华夷之界、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朱彝尊从大庾岭南坡下岭时,作《下岭》诗云:“天南从此始,万里极沧溟。地实扬州境,山同剑阁铭。玄黄怀我马,长短数官亭。乡路云霄外,虚瞻牛女星。”开头两句有海天空阔之感。这是初入岭南之人的观感。诗人心悬海宇,可能别有深意。“地实扬州境”一句,表明了朱彝尊对大庾岭及其周边地域的历史地理定位。按照《尚书·禹贡》的说法,扬州所涵盖的地域极广,江西省全部和广东省的东部都属于扬州。朱彝尊此句认为大庾岭在禹贡九州之内,处于儒家经典所构造的政治文化版图之中。“山同剑阁铭”一句更为微妙。他一方面说梅岭山势高峻,如同剑门山,是扼守咽喉要道的兵家必争之地;另一方面也暗用了张载《剑阁铭》对剑阁“世浊则逆,道清斯顺”的定位。《剑阁铭》是站在中央政权的立场上警戒割据势力的一篇名作,朱彝尊的一个“同”字暗示了他对这一立场的认可。当时的中央政权是清廷,而永历朝廷事实上已经沦落为局处西南一角的地方势力。站在大庾岭上,朱彝尊是迷茫的。他的同情心在南明政权,但面对天下即将混一的现实,面对一路所见的荒凉景象,政治理性又使他认识到国家统一的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