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杜甫网红诗”被“打假”的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21-10-15 11:13:30


  中评社北京10月15日电/网评:“杜甫网红诗”被“打假”的启示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杜浩

  这两天,一首挂名杜甫的诗《暮年》被“打假”了。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这首诗已出现在多个网络平台上,被冠以“最美最甜古诗词”等名号,广为传播,并引发专家、学者和网友的争议……

  10月4日,认证为“作家,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的微博用户@张宏杰发微博说“各大平台在2021年渐渐达成共识:这首诗是杜甫诗中最甜最美的一首,惊艶了整个大唐”,并上传了9张截图,分别来自抖音、快手、小红书、百度、喜马拉雅、爱奇艺以及微博平台,这些截图内容有个共同点,即都在引用据称是“唐朝杜甫所作的诗《暮年》”,这位博主直言“杜甫想不到身后会有这样一劫。”

  而在不少网络平台,一些用户声称该诗作者就是唐朝的杜甫,也有用户则把这首《暮年》冠以“最美最甜的古诗词”。在评论区,一些用户被这首诗感动了,有人认认真真地写诗相和,或者仿作跟评。

  但更多的网友站出来打假,明确指出这首诗不是杜甫写的,这首诗过于浅白,内容语言是典型的鸡汤式的“网红风格”。

  一些杜甫研究专家、诗人一针见血指出,《暮年》“这个作品的作伪手法很拙劣”,无论是题目,还是诗歌形式、内容,都完全与杜甫无关。杜甫长于律诗,越到晚年也愈加炉火纯青,并且,晚年杜甫的心境是忧国忧民,“国事、家事是联系在一起的”。反观这首《暮年》,“像是网络上常见的心灵鸡汤一类的东西,与杜甫诗歌的境界差远了”。类似的假托古时名人的事情自古有之,像《暮年》这样的拙劣作品近乎于一种恶搞,“对于‘诗圣’经典、优秀传统文化来说,这会消解其文学基础、思想深度”。这首文字单薄、简单的《暮年》出现造假,不过是“为了收获流量”而已。

  我们知道,这些年来,纵览网络文化空间,在一些文化形式的传播上,假托名人名言的现象可说非常多见,几成一种泛滥的文化现象。所谓的这首杜甫的网红诗,仍然是这样的一种文化造假、诗歌造假。这种恶意假托名人之举,通过利用张冠李戴、东拼西凑、移花接木的方法,来达到其目的。在伪造零成本的情况下,网上流行的这些假托名人的名言、诗句,无疑使得网络文化公信力再一次受到考验。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