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华民国”的历史地位
阐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宪制性关系,这是不容谈判的。两岸政治协商中,一个难以回避的、必然面对的政治性表态可能涉及相关的内涵:一是对“中华民国”的历史地位的肯定和尊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已经阐明的问题,重申即可。
(三)“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中”精神
我们反对台湾的“修宪”谋独,这意味着我们仍然肯定“中华民国宪法”中一个中国的精神和立场。大陆方面提出,台湾当局只要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切都可以谈;台湾可以提出“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其中已然包含了历史上的中国及“中华民国”政治名号的处置方案。一切都可以谈,体现了大陆在1949年废止“中华民国宪法”之后,在完成国家统一大业中,大陆的政治诚信、包容和善意。“中华民国宪法”是历史的中国的产物,也是现实中台湾的政治人物政治利益的承载平台,甚至关系到台湾普通民众的历史情感。
(四)对台湾方面有关宪制性法律或文献的表态
主要是“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国家统一纲领”。大陆的表态是可以肯定和尊重两部法律、一部政治文献中一个中国的原则和追求国家统一愿景。
(五)求同化异,是大陆处理两岸宪法的总原则
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政治协商和政治谈判之中,大陆处理两岸宪法的总原则应当是求同化异。求同是求历史的、文化的、血缘的、领土疆域之同;化异是在存异的基础上,通过协商或谈判,化解主权代表权争议之异。存异,是协商谈判初始状态,各方对争议议题的相互包容和尊重;化异,则是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如果只有存异,没有化异,停留于“存异”部分对抗和争论,国家统一只能陷入停滞。
(六)大陆如何看待“中华民国”的历史遗产——“诗意和理想的中国统一”
2015年著名的台湾问题研究学者章念驰先生提出,统一理论需要升级。其背景是,章先生呼应了台湾黄年先生的文章。2015年5月17日,黄年先生在台湾联合报刊登了“为一个中国装上轮子”的文章。一个中国尚未统一,事实上的两岸分治。统一的两种假设,消灭“中华民国”的统一和维持“中华民国”的统一。台湾的黄年先生,提出一个有十分有意思的大胆说法,所谓有“诗意和理想的中国统一”。这提法的核心内容是:台湾民众渴求在统一前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身份与地位。黄年先生还提出,“两岸分治而不分裂的签订有宪章地位的和平协议”。
章念驰先生在《中国评论》总编辑周建闽先生文集《思系中华》的序言里面,有一段独特的论述,对黄先生的文章作出回应。章先生指出,持这样想法的人在台湾不是少数,爱台湾,也有台湾的主体意识,敢说出一个中国,也不回避统一,爱中华民国,也爱一个中国,有理想,有诗意。对此,章念驰先生大胆地提出,“统一理论难道不能升级到不消灭中华民国的统一吗”?章先生还认为,“中华民国绝不是一笔负资产,而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历史遗产”。
(七)分析“中华民国”政治历史遗产的四个维度
“中华民国”的政治历史遗产敏感而复杂。处理两岸关系,促进国家统一,特别是采取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两岸开展政治协商或政治谈判中,必然要触及“中华民国”这一议题。这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笔者以为,分析“中华民国”政治历史遗产具有四个维度。一是两岸宪法的维度,二是台湾政治生态和两岸政治关系的维度,三是两岸分离分治的历史与现实维度,四是国际政治维度。其中,“分离分治的历史与现实维度”包括了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台湾有别于大陆的政治制度、台湾70年来的经济成就,以及台湾的社会生活方式。当然,不可回避,其中也包含着台湾民众的感情和尊严。
(八)统一前台湾的身份
台湾黄年先生关心的所谓统一前台湾的身份是什么?笔者以为,由于“中华民国”宪制体系在台湾的延续和延展,这是历史上的“中华民国”对所辖的单一行政区域行使治权。如果台湾当局认同国家统一,台湾当局可以被认同为,是一个中国的地方政权、地方组织和政治实体;但如果台湾当局搞分裂,就是割据政权。就台湾住民而言,只能是两个选项:历史的中国的公民,即“中华民国”的公民;抑或是中国未完全统一之前的中国分离区域的公民。而这两个选项都是中国公民。
(九)“中华民国”是否具有正当性,是正资产还是负资产
这是一个历史的和现实的政治判断。前文指出,分析“中华民国”政治历史遗产的四个维度。我们可以承认和尊重两岸分离分治的历史与现实,承认台湾有别于大陆的政治制度,承认台湾依然继承和存续的中华文化,承认台湾近70年来的经济成就,以及尊重台湾民众的社会生活方式。但是,笔者必须指出,四个维度,其中“两岸宪法的维度”“台湾政治生态和两岸政治关系”的维度,是具有决定性的,也是分析台湾政治历史遗产的根本性尺度。
“中华民国”的历史正当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已经做了表述,而现实的“中华民国”的正当性,要看两岸的政治关系和台湾的政治生态。民进党主政下的台湾,坚持台独分裂的路线,致使现实的“中华民国”资产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台独政权割据下的“中华民国”,当然是负资产。“诗意和理想的中国统一”的政治环境幷不存在。
三、前瞻2024,中国国民党的政治路线的建言
(一)中国国民党失败和挫折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中国国民党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缔造的政党,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华民国宪法”创制者,是在台湾备受尊敬的蒋经国先生带领下,台湾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政党,是曾在台湾长期执政、拥有巨大的政治优势的政党。蒋经国先生去世后,民进党崛起,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国民党屡遭败绩,沦为在野党,教训极为惨痛和深刻。中国国民党失败的最大教训是:其政治路线缺乏战略高度,政党领袖缺乏应有的政治格局和政治担当,缺乏具有战斗力的精英集团,丢失了意识形态的叙事主导权。
中国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大败笔,极大伤害了中国国民党,也伤害了台湾。一是对台独的妥协和纵容。台独课纲,消蚀了“中华民国”的精气神,毒害了台湾的两代人,至今毒害还在延续。二是反服贸的“太阳花”运动,国民党的退让,破坏了两岸经贸关系和政治互信,毁坏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这两次重大的错误,严重动摇国民党的执政基础,导致民进党再度执政。民进党执政期间,对中国国民党严厉打压,刀刀见骨,往死里整。如果中国国民党拿香跟拜民进党搞“华独”“独台”,是重蹈历史覆辙,将再次丧失中国国民党的政治优势因素,是慢性自杀,这些惨痛的教训绝不能忘记。
(二)中国国民党又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2022年年底,中国国民党“九合一”地方选举大胜后,面临2024年台湾的大选。台湾著名统派人士武之璋先生提出了2024票投蓝营政治领袖的五个条件: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热爱中华文化,坚持“三民主义救国”的理念,反对台独,支持和平统一。他认为这五个条件对蓝营的基层民意来讲是毫无问题的。
历史留给中国国民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回到“不统、不独、不武”“维持现状”的历史原点,台湾的民进党不答应,大陆的中国共产党也不同意。中国国民党只有真心实意,真正力主反台独才能斗过民进党。
(三)中国国民党政治路线应有的战略高度
中国国民党要大开大合,大破大立,确立自身政治路线应有的战略高度,找回中国国民党作为中华民族百年大党的魂魄,成为孙中山先生名副其实的政治继承人。中国国民党、“中华民国”拥有“历史的中国”的正统,拥有“中华民国宪法”的加持,振兴中华,方能护佑台湾;做中国的大党,方能做台湾的强党;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与尊重中国大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的现代化幷行不悖。
与大陆一样,台湾同样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资源、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资源(含专属经济区473万平方公里)、海域资源的拥有者,是灿烂中华文化的拥有者。搞“台独”、“一边一国”、“两国论”,为少数政客弄权牟利,是对2300万台湾人民权益的剥夺和犯罪。
完整的中国,是历史、文化 、血缘、政治的中国。两岸同文同种,历史、文化、血缘的中国是没有争议的。而“政治的中国”的争议,是国共内战遗留的国家主权的代表权、两岸分治不同政治制度的选择。“一国两制”已经为两岸“政治中国”的争议提供了可以弥合的也是惟一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国国民党首先要坚定地回归历史的、文化的、血缘的中国,才有资格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留台湾政治制度的“政治中国”参与者和建设者。
(四)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没有任何妥协空间
5000年历史,中华民族在一波又一波的风雨和灾难中能够生存、发展和壮大,其中一条颠扑不破的法则: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人民福祉之根本,是人民生存之家园,是民族发展之依托,是自由之保障。中华历史内忧外患,山河破碎,外强入侵,国家分裂、军阀内战割据,国家和民族在绵延不断的战火之中崩塌和重建,在骨肉分离、被瓜分被凌辱的血泪洗礼中沉淀。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的首要价值,是中华大厦的基石,是中华历史文化内聚力的要求,是规避灾难、痛苦、贫穷、亡国灭种的庇护所,是中华民族族群繁衍的生命资源。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也是保存中华文明延绵不息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