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友诗出席全国两会时在人民大会堂留影(中评社图片) |
中评社北京6月21日电(记者 张爽)“一般会(对港区国安法)感到忧虑的人,他本身对国家就没有认同,没有感情,甚至已经怀着要伤害国家的企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他放心是不可能的,任何妥协是不能达到效果的。我感到没有必要为了降低他们的误解和忧虑,去做任何的解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凌友诗近日接受中评社专访谈及部分香港居民抵制港区国安法时,作上述表示。
凌友诗曾担任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高级研究主任,她说,至今仍未平息的“修例风波”,让香港“几乎成为炼狱”。在目睹破坏家园的种种暴行后,有疼爱她的长辈气得心脏病发作离世,也有多位朋友愤慨得病。而她自己90年代参与过岛内反“台独”运动,如今又看到同样的情境在香港上演,比大部分香港人更痛心。她自认“人生的前20年对付‘台独’,后20年对付‘港独’”就是自己的使命。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消息传到香港,因“修例风波”感到沮丧和难过的朋友们对凌友诗说,中央的决定是吊民伐罪。“吊民”就是来慰问在香港受暴力迫害的人民,“伐罪”就是对这种伤害国家的犯罪行为予以惩治。
她认为港区国安法亦不会动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主要靠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撑起来的。香港股票市场50%是内地上市企业,2018年底内地企业占股票市场,总市值比重高达68%,每天成交量的比重高达80%。”
今年两会上,凌友诗提出了香港应统编统用内地的中国历史、中国语文、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的建议,她认为,香港教育的乱象是系统性的,要靠香港自身拨乱反正,可能还要误好几代人。中央必须要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强制性办法,来引领整个系统的改革,这就是课程与教材。“教育主权的核心是课程与教材。教些什么,什么必须教、什么不可以教,在教育主权中最不可让渡。语文、历史、道德三科,涉及国家认同、历史诠释、文化意识、道德培养,国家应该紧紧握住设置权和执行权。”
凌友诗在台湾出生长大,17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她认为台湾应该在全国人大的涉港决定中读出一些讯息:两岸关系面临临界点,未来大陆对台的政策也将与时俱进,相信会有更前瞻性的做法,展现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凌友诗在香港大学取得政治哲学博士学位,她对不同政治体制在抗击疫情方面的表现也有自己的观察,“过去很多人看不到自己国家政治制度的理性成分,对西方的民主自由有向往。经过这次生死攸关的疫情,人人都是参与者,对两种制度的优劣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可以真诚地说: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的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中国的人民是最可敬的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