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美和亲华:日本的站位——NCP 疫情中的日本对华关系》一文的作者——日本法政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宏伟表示,特朗普的战略仅仅是美国第一。此后至今,他从未再提及“印度太平洋”。美国国务卿蓬皮奥和两任国防部长,及一些美国议员们还坚持着用了几次“印度太平洋战略”一词,但是全无预算措施,也就是说说而已。三十年外交努力一夕归空,日本外交精英们所受精神打击到了不可承受的境地。最右翼的安倍正是在这种世界战略格局的巨变中,转而积极寻求改善日中关系的。安倍作为访华“见面礼”知会中国:日本不再使用印太战略一词,改为印太构想,送了个放弃“印度太平洋战略”的空手人情〔1〕。他回国后,2019 年11 月13 日,日本政府做了公开宣布。日本外务省网页当天就改写,删掉了“战略”二字,换上了“构想”。所以说,曾被国内外炒作得颇为凶猛的“美日印度太平洋战略”,从开始就没成形,不存在。
在《文明对抗中的文化战略》一文中,作者台湾大学教授黄光国表示,未来一个世代,华人学术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两岸学者携手合作,以科学哲学作为基础,整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华文化传统,“中、西会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逐步达成“习五条”中所强调的“心灵契合”。在我看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控制只是一时之事,将来必然很快可以获得解决,但中、美文明冲突中的社会科学本土化问题才是长久的根本之计。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发了《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思考与抉择》和《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预警与防控能力》两篇文章。
《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思考与抉择》一文的作者台东专校通识中心助理教授萧衡锺和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滕昕云表示,对民进党而言,有时候进行功能性与事务性的参与,却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着眼点。他们坚持以台湾为名称加入国际组织,并以此作为彰显台湾主权的举措。为了要达到这个目标,通常采取抗争手段,并在名称的议题上采取坚持立场。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对于台湾国际组织之参与则无法得到实际上的助益,也会引起大陆强烈的抵制。于是便陷入了一种“一个中国”的理性选择困境。有鉴于WHO 的专业功能在全球防疫事务上的重要性,北京方面不妨在台湾加入WHO的议题上放宽立场,转换成怀柔的模式,适度放宽台湾在WHO 事务的参与程度,改在其他的领域坚持立场,这不但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也符合中共一贯对台政策的原则。
在《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预警与防控能力》一文中,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虞卫东表示,防控能力不强的关键问题是公共卫生防疫敏感性差和预判力弱,存在两大瓶颈:一是坐等数据的惯性;二是报喜不报忧的惯性。这两个惯性会影响预警信息迅速引入公共卫生疾病控制体系,克服这两大瓶颈,就可以做到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畅通。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本来就应该雷厉风行,走应急通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虽然,数据是权威,专家是可靠,但这毕竟不是申请课题。对防控机制就需要防患于未然和及时遏制和控制。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应该采取快速导入预警机制。公共卫生的管控机制要加急,不亚于战时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