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今年货币投放力度将再加码
http://www.CRNTT.com   2020-05-23 16:58:30


 

  在王青看来,“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可能将围绕再贷款设计,这将直接带动国有大行进一步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的目标。

  相较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的目标,今年的目标进一步加码。据国务院近日对外公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表显示,2019年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53.1%,已超额完成任务。

  李建军认为,今年特别设定了40%的普惠贷款指标,并提出了银行合理让利的建议。是一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特别表述,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种新的安排。在货币政策基本相对宽松的基础上,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政策力度,并适当削减融资成本,真正做到让利于企。同时要综合运用多种金融融资工具,共同为中小微企业增信,分担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并加快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扩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便利企业融资和降低融资成本。

  “从去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任务完成度来看,今年40%的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去年部分大型银行以极低的利率向客户发放贷款,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掐尖现象”(抢走一批优质客户而留下次级客户)和“挤出效应”(成本较高的中小银行被迫退出小微金融服务)。因此,他认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实施差异化监管,支持中小银行发挥管理层级少、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和客户等优势,稳步推进业务创新、服务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为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领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具普惠性的金融服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