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疫情下的网络沉迷怎么办 
http://www.CRNTT.com   2020-05-20 10:16:58


 
  而最让家长们忧心的,是长期接触电子产品对视力的影响。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调查同时表明,70.5%的家长对疫情期间孩子的视力问题表示出深深的顾虑。

  一些孩子用成年人账号玩游戏绕过未成年人保护

  “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艶说,疫情居家期间,随着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游戏机会增加,这一问题又被放大,再次引起家长们关注。针对这一问题,家长们可以做什么呢?

  伴随互联网出生的青少年,对网络游戏具有较强的认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显示,近八成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手机成为中小学生的首选游戏设备。

  家长在处理孩子玩游戏的问题时,往往会采用监督、限制等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帮助孩子们合理使用网络与游戏,但也带来了亲子间的争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的调查显示,近四成学生曾因网络游戏与父母发生过争执。

  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可以通过成长守护平台对孩子的游戏时间、游戏消费进行管理,甚至还可以使用“一键禁充”功能禁止游戏内的所有消费。如果允许孩子适度娱乐,也请家长能够指导未成年人以其身份信息进行实名验证,确保未成年人的游戏时段、时长等都能受到健康系统的严格限制。

  面对未成年大额消费问题,多家游戏平台都建立了反馈渠道和受理流程,家长可提供家长和孩子的身份证明等一些必要材料,经过平台方综合评估后,会对申诉的消费问题处理。

  对于未成年人防游戏沉迷,这些措施足够了吗?记者发现,一些破坏保护系统规则的行为正在网络滋生,将对未成年人带来新的负面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