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06年8月号,总第104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后扁时代的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

  但是任何一种游戏规则都隐含一种偏差,会对某一方特别有利,某一方不利。对于内阁制,亲民党跟台联都赞成,国民党则反对。对马英九主席来讲,他认为二OO七年立委选举,国民党或蓝军很有把握,二OO八年他当总统后,今天民进党面对总统与国会多数党不同党的分裂政府情况,不会发生在他的身上,所以他说行宪就好,不要修宪。但是单一选区两票制的选举,立委人数大量减少,如果民进党变成反对党,席次少到它在议会里没有空间,就一定会回到过去街头抗争路线去。这时民进党就不会再客气了,所有现在蓝军用来斗争民进党政府的手段都会加倍奉还,而「马总统」的族群背景将没有能力去处理这样的一个分裂的社会。

  因此,我们主张不要再施行总统制了,应该改为由让议会多数执政的内阁制,如此就不会造成分裂政府,同时更能展现政府效能;甚至可以用某项政策来进行信任投票,解散议会,让人民重新肯定。像是三通直航的问题,就可以直接诉诸民意。日本小泉首相就是为了邮政民营化的问题解散国会,最后拿到三分之二多数,大家都没话讲,小泉因此而能顺利地推动该政策。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民进党所发起的宪政改造运动已经被污名化了,好像民进党谈宪改就是要搞法理台独。现在社会上已经没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公正的人物,站出来老老实实地谈论这个问题。日前我跟一个美国学者讨论这个问题,美国学者也感觉到,台湾社会已经没有一个公正人物可以讲出现在的政治困局必须透过宪政改革来解套,而不被贴上标签。他也讲得很清楚,台湾应该推动不涉统独问题的宪政体制改革,只有改变游戏规则,才有办法把幽暗的一面降到最低;否则,今天绿军所面对的东西,明天一定会还给蓝军。
   
  盛治仁:估计阿扁会做完剩下任期
      但对民进党来说是一大伤害


  十年以后往回看,会觉得这段时期是台湾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时刻。未来两年的台湾政局,阿扁是不是继续坐在这个位置,并不是那么关键;反正他已经做了六年二个月了,还有没有一年十个月,在大局上不是那么重要。我估计,阿扁会做完剩下的任期,但这个结果会把民进党的政党竞争力整个消耗掉。

  这种情形蓝绿都有,只不过现在刚好是发生在绿军政治人物的弊案上。绿军在一起的时候也会骂阿扁,他们对阿扁的施政、操守是不满的。可是当蓝军出来骂阿扁的时候,绿军就觉得必须出来维护阿扁,这种情绪是很微妙的。而当蓝军政治人物有这种情形时,蓝军也是会有这样的表现。

  在还没有提罢免案的时候,民进党对第一家庭开炮是蛮强的,绿营内部的检讨是激烈的。可是有了泛蓝的罢免案之后,绿军就团结起来,这就是我刚刚讲的情绪反应在立法院。可是这种反应的后果是什么,阿扁的政治操作很成功地把自己跟民进党绑在一起,这对民进党长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民进党的政党形象因为这个过程往下掉。我也不太相信阿扁在这未来一年多时间里能够走出百分之二十的民调。

  这种情况,最符合马英九利益。阿扁继续当完一年多的任期,民进党就跟阿扁继续掉下去。阿扁也失去了再引领台湾政治议题的能力,所以本来大家在一年前还在讨论阿扁会不会公投新宪,现在看来已经没有这个可能性了,因为他已经没有这样的政治动能。

  未来一年多,台湾政治应该就像过去半年一样,每天继续讨论阿扁的弊案,大家讨论弊案的发展,可是也没有证据,这当然对台湾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耗,我看不出怎么走出来。

  日前跟一个外国来台的证券分析师聊天,他说台湾的经济本质看起来还可以,不过就他们这个行业来说,光是还可以是不够的,因为这是比较性的;手上的钱到底要丢进韩国的股市,还是香港的股市,就要比较它们的政治发展情况。他说,台湾经济发展之所以不好,有两大原因:一是美国跟中国大陆两个地方就占了台湾出口的六成,可是美国跟中国的经济成长一定会趋缓,所以台湾的经济前景不会很好;二是台湾因应世界变局的能力是落后的,别的国家都在思考如何因应国际经济变局,但是台湾的行政体系没有思考这个问题。

  阿扁只要在这个位子一天,他跟他太太过去做的事情就会成为每天晚上六至十二点媒体讨论的焦点。他自己不可能下台,民进党整个跟他绑在一起,泛蓝制度上也没有可能让他下台,这就是台湾的宿命。二OO八年选举的时候,不管是苏贞昌当选还是马英九当选,台湾才有可能走出每天讨论阿扁弊案的循环。
  
  明年立委选举
  民进党大幅萎缩大概已成定局
  
  单一选区两票制本来就对泛绿很不利,二OO七年选举,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势力大幅萎缩大概已成定局,这也是为什么国民党今天认为以不变应万变是最好的。我没有像陈明通教授那么有信心地说,民进党回到街头会带给国民党多大的压力。因为整个道德高度是不一样的,民进党执政八年之后再回到街头,能够动员多少民众回到街头?我觉得现在两大阵营动员群众的能力都是很低的,即使在罢免案当天,泛绿大概只有二千人、泛蓝约一千人。这是十年民主政治走下来,大家对街头路线的一个裁判。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