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 |
到底谁是谁的老师 | |
http://www.CRNTT.com 2010-04-17 10:48:14 |
中华文明对西方现代西方文明形成的影响之四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在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进入了政治学中的“政党分赃制”时期,既在竞选中获胜的新领导人把政府机构的职位分封给自己所属党派特别是那些在竞选中为自己出力的人员及其亲信,换句话说,就是“封官许愿”,这种制度注重政治上的忠诚和功劳,而不是才干和品格,导致任人唯亲而且在地方政治中,分赃制度强化了政党领袖的力量,他们利用手中的人事权利来收揽人心、操纵党员、控制选举,在求职谋官者看来,官职的诱人之处只是因为它能带来种种便利以满足私欲,因此一些已在位的官员疯狂的利用职位谋取私利。 政党分赃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党政治的产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而中国文官制度的引入将政党分赃制度极大的降低了政党分赃制度对社会的危害,而现在的西方政治制度仍然是政党分赃制度和中国文官制度的混合体。 从中国引入“文官制度”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现在各国的文官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文官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现在西方文官制度来源于中国的说法在政治学界也是得到世界公认的, 其实中国的文官制度很早就在西方传播开来,元朝的马可.波罗和明朝的利玛窦,这两位意大利人均向西方介绍了中华文明包括中国的文官制度。1569年出版的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中国游记》一书,对中国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备加称颂。葡萄牙修士胡安.贡萨雷斯.德万多萨,于1583年出版《伟大的中国》一书,辟专章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考试方法和内容。此书在罗马出版后,很快译为多国文字,引起欧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注意,另外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都对中国的文官制度有过研究。 英国在创建和完善文官制度时,用英文出版的有关中国文官制度的政治书籍达70种之多,其中的《中国札记》、《中国的历史与现状》等,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中国的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考试制度,极为推崇,并敦促英国政府效仿。这个时期英国的驻华使节,也把中国文官制度的概况和考选制度,作为他们向政府汇报的主要内容。 1855至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形成时期,著名的刊物如《绅士》、《伦敦》、《雾》等,先后刊载和介绍了中国录用官员的程序和方法的文章,提倡在英国实行中国式的文官考试。正是这种思想和主张,为英国走出庸人充斥政府、任人唯亲的人事制度迷宫,提出了一条现实的道路。 英国建立文官制度建立 在英国之后,加拿大于1882年采用了文官制度。美国于1883年建立文官制,后经多次改革,成为西方文官制度的典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继颁布了文官制度法或公务员法,建立起现代西方文官制度。 常任文官制度建立的意义 沿革中世纪以前,欧洲诸国的官员几乎全是教士、贵族、封建诸侯,尚无文官。他们现在的文官一般区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是随着政府更迭而进退,以自己所属政党在竞选中的胜败为转移。政务官掌握着行政机关的决策权和领导权,负有决策、计划、协调、组织、监督等重要行政职责,并以宣传和推行执政党的政策和主张为己任。任职须顾及其政治背景、党派关系、政治主张等因素,不必注意特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实行任期制。事务官是政府的中下级公务人员。他们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不受执政党和政府更替的影响,非违法失职,不得任意撤换,受文官制度保护。事务官负责为行政决策机构提供咨询、草拟文件、设计方案、执行决策、管理日常公务等,实际操纵着行政机构的运转。他们需要有从事行政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2010-04-14 ,题目:“中学西渐”路线图:中国思想如何传到西方 ,作者:翰啸)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