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落马者的“中国式越狱” | |
http://www.CRNTT.com 2015-05-19 06:01:56 |
专利减刑,确实于法有据,然而,这些如今连小学生都申请得到的专利,再给予人犯减刑,是否有不合时宜的“谬奖”成分呢?与同样来自足球圈的“标兵”谢亚龙相比,南勇的减刑众议颇多,有一大原因在于申请专利获得减刑,是一些获刑官员玩剩下的把戏。比如原浙江省奉化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梁剑兴自2008年因受贿罪被判入狱后,截至2014年11月,6年左右的时间之内,共有11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认证,其专利包括一种眼部按摩器、防PM2.5的一次性鼻套、药片计数器等。2011年,梁剑兴因在狱中表现良好,获得减刑一年零三个月;原四川省某市交通局副局长楼卫刚,自2006年入狱后,在服刑期间,与狱友合作发明了壁挂式点烟架、水下浇筑砼导管埋置深度显示仪共2项,并成功申请专利;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地热处处长陈建平,在服刑期间凭借其在能源领域的发明获得专利认证…… 中国专利查询系统显示,服刑人员具备发明成果之后,委托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代为申请专利认证,早已形成产业链。有一些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甚至明码标价,为监狱服刑人员提供发明申请专利减刑服务。此种服务甚而可以度身定制——医务工作者拿卫生领域专利,能源专家拿节能减排专利,合情合理符合想象。更有甚者,甚至有人为了减刑而购买他人专利。当然,比起很难申请到的发明类专利,为减刑者“服务”的大多是实用新型类专利。 牢里是否“官”民有别 上海市第一医药商店的全国劳模陶依嘉女士,参加上海市总工会劳模与犯人结对活动,已经有近三十个年头了。她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她曾经帮助过一个小伙子,研究生毕业,入狱前是银行工作人员,本来在某国有银行做外汇管理工作,后来因为赌球挪用公款。获刑后,在陶依嘉的帮助下,他开始转变思想,安心服刑,主动提出为狱中的外籍犯人做翻译,由此获得了减刑。 与陶依嘉接触职务犯罪者不同,大众出租车公司巾帼班组的杨丽娟在帮助犯人期间,接触到的基本都是普通人犯。为了帮助犯人掌握知识,她和陶依嘉自费购买汽修、电脑等方面的书籍,还长期与一位女少年犯保持通信联系。乃至该名女犯最终获得减刑,也恰恰因为减刑而在18周岁前刑满释放,没有从少管所转送成年犯所在的监狱。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