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委会结构“排谢堵蔡”的另两个观察点

http://www.CRNTT.com   2013-05-11 08:48:02  


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虽已召开,但苏贞昌籍此“排谢堵蔡”的余音仍在“绕梁三日”。
  中评社北京5月11日讯/澳门新华澳报评论员富权今天撰文《中委会结构“排谢堵蔡”的另两个观察点》分析指出,苏贞昌主导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除了在“中委会”九名成员安排上实行“围剿”蔡英文、谢长廷战略的“主旋律”之外,还有两道“副旋律”“排谢堵蔡”。详论如下:

  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虽然已经召开,但苏贞昌籍此进行“排谢堵蔡”的余音仍在“绕梁三日”。而且除了是在“中委会”九名成员安排上实行“围剿”蔡英文、谢长廷战略的“主旋律”之外,还有着两道“副旋律”,其一是苏贞昌无情封杀蔡英文提出的将县市长及青壮世代纳入“中委会”运作的主张,其二是苏贞昌在邀请社会各界与学者专家出任“中委会”的谘询委员时,也刻意排除前主席蔡英文、谢长廷、许信良的人马,而这些学者专家大多是民进党内的“交流派”。

  实际上,在苏贞昌陆续释出“中委会”成员的名单,及宣布“中委会”召开首次会议的日期之后,蔡英文曾以自己公开发声及透过中执委蔡易余向中执会提案的方式,要求将党籍县市长及青壮世代“立委”纳入“中委会”的运作,其中党籍县市长应为“中委会”的当然委员。但此议甫一提出即遭到苏贞昌的强力狙击,虽然他承诺将会扩大参与“中委会”,但却并没有承诺将党籍县市长和中生代“立委”纳为“中委会”委员。据说,苏贞昌为了防避党内外对他“排谢堵蔡”的议论,也没有做得太“绝”,打算把党籍县市长、青壮派“立委”纳入由学者专家、社会贤达及公民团体组成的“中委会”四个谘询小组。

  这就打烂了蔡英文的密底算盘。蔡英文之所以提出这个主张,显然是看到“中委会”九名委员的构成,极为不利于她,及她要推动“总统”败选检讨报告中“缩短最后一里路”的进程,因而希望能透过让将党籍县市长及青壮世代“立委”纳入“中委会”运作的方式,来稀释“中委会”的“独”味,并扩大党内“交流派”在“中委会”内的实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