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夏斌:经济改革的逻辑与行动

http://www.CRNTT.com   2013-01-30 11:17:22  


 
  其他相对独立领域的改革需要同步进行。以上针对中国经济问题的逻辑分析,舍去了科技创新、人口政策、房地产调控、市场秩序监管、发展农业基础、外贸多元化以及低碳与循环经济等领域的重大讨论。这些领域的改革同样影响全局,同样时不待人。面临千头万绪的问题,政府需要学会“弹钢琴”。

  改革既要有先后次序、轻重缓急之分,又要有时限要求。当政府决心启动缩小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改革后,市场会提出一系列改革需求,因为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已不局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摸着石头过河”时的思想准备与基础。对当前一系列经济问题的严重性及其解决这些问题意味着什么,相当多的人已形成基本共识。

  改革决策要视同“下围棋”,走第一步时要想好第三步、第四步,在紧紧咬住“两大核心”改革之时,要启动部署其他方面的改革,在动态中把握其他改革与“两大核心”改革的衔接,择机推出其他的改革方案。

  改革必须有时间表,要有具体可量化的指标要求,不能允许政府部门间“无时限”地“协调、磋商”的现象长期存在下去。根据全面改革内容“先后次序、轻重缓急”的不同,新制定的改革方案原则上应在2013年内完成,具体可限定在3个-9个月。

  因为改革内容不同,有些方案设计并不难,难的是具体执行,如利率市场化改革、个别资源的价格改革等,这需要立即拿出方案。有些改革还需大量调研,方案设计时间稍长,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征地制度改革。有些改革项目的进度和内容,主要取决于上游领域的需求,方案设计时间需要稍长些,内容可以是粗线条的,如财税体制改革和“国退民进”改革。

  各项方案要衔接,形成统一的时间表。具体执行操作可根据不同改革内容,确定不同的时间目标。原则上,应在未来三年至五年内,健全或基本健全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与制度。

  要讲究改革的总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要有相应的组织班子。要设立直接能向中央、国务院负责的跨部门协调汇总和谋划改革方案的班子。这个班子要有一定的权威性,有授权,以保障全面获取“顶层设计”所需的各部门材料与资料,有效协调各部门矛盾。

  能否取得这轮改革的最后成功,取决于决策者的战略勇气与历史担当。坚定不移地推进“缩小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必然引起上述“四大重点”改革领域的强烈需求,而“四大重点”改革的艰难性和复杂性,不言自明。

  在未来的改革中,要防止不顾国情和生产率发展状况,把人们“胃口”吊得过高,片面追求高福利的倾向,也要面对在土地制度、国退民进改革中必然会遇到的意识形态与政治争论压力。能否坚定不移地将这一轮经济改革进行到底,除了策略上的把握,战略勇气和中国复兴这一历史责任的担当,有唯一决定性的意义。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感谢德意志银行马骏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经部部长吕薇女士、金融研究所陈道富博士及财政部财科所刘尚希副所长等人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