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夏斌:经济改革的逻辑与行动

http://www.CRNTT.com   2013-01-30 11:17:22  


 
  上述各方面无不涉及经济问题和体制改革,但仅从经济角度出发,如何梳理其因果逻辑?如何厘清中国经济不可持续发展中各个问题的脉络,找到“抓手”或“突破口”?这是决定中国未来改革成败的大前提。

  根据魏杰等人的研究,目前经常议论的各种经济问题,可以用以下四种重大的结构分析方法进行归并。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结构调整这一“主攻方向”入手,可以发现,现实经济暴露的各种问题,有的是重大结构扭曲的衍生结果,有的是重大结构扭曲的成因。

  一是按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法分析,最近十年来投资、消费、净出口比例严重失衡;二是按国民生产总值的生产法分析,近十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三是按国民生产总值的收入法分析,近十年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严重失调;四是从国际收支法看,近十年来中国总储蓄大于国内投资。

  从以上四个角度,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结构矛盾与问题,都被包含其中并可得到解释。今后的改革从何着手、如何推进,首先需要对这四种扭曲结构之间的关系有正确认识,弄清它们的关系,才能在统盘谋划改革时做到“心中有大局”,才能寻找到改革的“抓手”。

  从支出法分析,近年来居民消费率逐步下降最直接的原因,首先是上述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急剧下降;其次是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相当部分人担心社会保障不稳定,有点积余不敢消费。据美国学者尼古拉斯.拉迪估计,两因素的权重分别占75%和25%,要扭转此局面,涉及收入分配改革与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为什么近年来居民收入未随着GDP增长而增长,且赶不上政府、企业收入增速?

  在农村,在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本应归属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绝大部分被政府与企业所获。

  在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慢,一是薪酬收入偏低;二是财产收入下降。股市下跌,储蓄是负利率;三是过去几年快速发展的传统制造业,资本有机构成高,国企垄断问题严重,分红制度又不健全,且资源税等要素价格便宜,促使了第二产业的不断扩大。而能促进就业、以普遍提高劳动者薪酬水平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经济、服务经济的发展,在各种行政管制及扭曲制度下受到明显的抑制。生产要素配置中的资本与劳动力明显的强弱地位,直接决定了要素分配中利润与工资的明显差距。

  要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慢的局面,问题直指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国企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重要的产业结构调整等。

  为什么产业结构会扭曲?从第二产业与服务业关系看,一是税收问题,部分省市进行的“营改增”税收改革试点,有利于缓解这个问题。

  二是又回到收入法分析,是政府收入增长过快所致。过去几年,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大幅增加,并以此为杠杆,高倍撬动了金融资源,放大了资本投入,所以加快了第二产业的投资。特别是垄断性央企分红比例极少,以大量积累利润和巨额资本撬动巨额信贷资金,并实施多元化经营,以不断推动高投资水平,造成了产业结构的重大扭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