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十八大后经济改革怎么走

http://www.CRNTT.com   2012-12-04 08:47:50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走向共同富裕的核心所在
  中评社北京12月4日讯/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渐临近,会议所聚焦的各项经济问题将对改变今天中国经济市场活力不足的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和讯网发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文章表示,转变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固然重要,但坚持“科学发展观”仍将是我们战胜今后所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环境和发展阶段的约束所带来的各项挑战所不可或缺的法宝。而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走向共同富裕的核心所在。

  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提升社会凝聚力繁荣经济的关键要素

  文章分析,这个问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消除市场对“国进民退”的担忧,二是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国地位。这次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际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就是反映了决策层今天开始越来越重视大国的发展战略。因为我们注意到欧美发达国家很多支柱性产业同样得到了政府巨大的财力支持和特殊产业政策的扶持。今后在这些国家命脉行业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确实在全球化经济的竞争环境中,会让我们处于发展层级不同而带来的“不公平竞争”的结果。当然,国家这种大规模资本的投入能否最终取得可喜的效果,关键还是要看国有经济(西方是国家资本集中的产业)是否能做到有“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在这一点上,还要注意另一个问题,非公有经济在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资源都集中在国有经济部门,也会削弱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更严重的问题是“国进民退”,会颠覆改革开放30年各中国经济和劳动力就业市场所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当务之急中国政府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需做出更大的努力:首先,是给中国企业,尤其是给下游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行业的民营企业减税。其次,整顿以物流业为代表的上游垄断行业的扩张态势和“以价补量”的盈利模式,并提高上游行业对民企的开放程度,通过上下游企业公平竞争环境的构建,来确保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存空间。第三,开拓企业多元化的营销市场来摆脱当下中国内需客观上渐进发展的格局所带来的消费不足问题。如果企业的利润无法通过市场的消化来得以保证,那么,中国经济下滑的态势就会动摇市场对未来乐观的预期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 全球视野谋划推动和创新发展的蓝图

  文章指出,这次报告对中国创新发展战略有了更深的阐述。尤其根据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多层次的市场创新主体的发展格局,提出了当前切实可行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以及协同创新的多种模式,这样会大大减少以往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所出现的好高骛远、政绩工程、同质化竞争等低效率、高成本的扭曲现象。

  虽然,中国经济全面步入“创新型”社会还有一段漫长的艰苦历程要走,操之过急,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但是,这不等于我们现在就可以松懈完善这种高质量的“稳态增长”所需付出的前期努力!否则,“人口红利”随着的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的过程不等于我们就可以自然过渡到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端产业中去。为此,我们建议今后中长期的改革方向应该坚定不移地做好以下几件事情:一是要大大增加教育投入的比例,与此同时强化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各项制度设计,另一方面,还要为产业结构整体升级需要我们通过普及义务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否则,自主创新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无论对企业家还是投资家都要通过完善各类制度来强化对它们权益的保护和尊重。因为当一个社会进入到创新型发展阶段的时候,无形资产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比例要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所做出的贡献比例,所以,对社会无形资产价值的回报不重视、对个人所拥有的权益不保护,那么,人才就会不断流失,创造高附加价值的社会动力就会严重不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