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历史辨析:悖论康有为

http://www.CRNTT.com   2012-12-23 09:43:43  


康有为
光绪皇帝(中)和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右)、梁启超
1927年康有为70岁寿辰着清代礼服与家属在上海合影
  中评社北京12月23日讯/“康南海果如何之人物乎?吾以为谓之政治家,不如谓之教育家;谓之实行者,不如谓之理想者。一言蔽之,则先生者,先时之人物也……且其性质亦有实不宜于现时者乎,以故动辄得咎,举国皆敌。无他,出世太早而已。”——梁启超曾如是说。南方人物周刊日前刊载文章“悖论康有为”:

  康有为的一生充满争议。

  学者万平总结,从1888年第一次上书到1898年戊戌变法前,康有为主要是议政,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以及7次上清帝书;主要政治活动是开办万木草堂,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发起“公车上书”,团结士子举人救国纾难;发起组织北京、上海强学会、保国会,团结士大夫、清流、帝党,为变法维新做了组织上的准备;支持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为维新变法大造舆论。

  康有为实际上已成为光绪的高参、智囊。如果变法能够成功,或许康有为还真能在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但是,历史不允许假设,戊戌政变发生,康有为只好流亡海外。

  十余年的流亡生活,康有为心念光绪,痴心保皇,组织保皇会,鼓吹君主立宪,武力勤王,反对革命,反对共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以后,他仍然痴心不改。他不满辛亥革命后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创办《不忍》杂志,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横加攻击;继续鼓吹将孔教定为“国教”,念念不忘其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企图寻找机会促成清帝复辟,以便实施“虚君共和”的政治主张。当梁启超等人在出生入死反袁护国时,他却在大声疾呼拥清帝复辟。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康有为又在《上海周报》上发表《为国家筹安定策者》,将其复辟主张公之于世。

  终于等到1917年的张勋复辟,他不甘寂寞,跳将出来,与张共同上演复辟帝制丑剧,成了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性人物。

  梁启超在评价李鸿章时曾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罪人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圣人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梁启超这句话放在他的老师康有为身上,更是格外贴切。

  康有为的一生充满着悖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