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胡雪岩的“圆世”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0-03-27 11:47:20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中评社北京3月27日讯/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深谙“圆世”之道。这位晚清巨贾一生不但游刃商场,而且突破了千百年来商人地位低微的封建传统,官至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他的处世之道有着怎样的心理学背景呢?这样的心理特征又是如何影响其人生商政决策的呢?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深谙“圆世”之道。他的圆世态度,概括来讲即审时度势、圆融变通、全盘把握、灵活应对。后人总结其处世哲学的要义,所谓通是权和变,活是趋向、目际,融是状态,满是结局。这位晚清巨贾一生不但游刃商场,而且突破了千百年来商人地位低微的封建传统,官至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 

  他的处世之道有着怎样的心理学背景呢?这样的心理特征又是如何影响其人生商政决策的呢? 

罚捐代罪巧筹军款 

  胡雪岩发迹之时,就曾经独具慧眼地相中了一位颇有发展潜质的落魄书生作为其日后的官场靠山,此人就是王有龄。他出身官宦世家,后因家道中落而致其而立之年仍穷困潦倒、无所事事。胡雪岩资助了王有龄五百两银子,让他进京托关系取得个官职。此后王有龄官运亨通,平步青云。王有龄升官之后并没有忘记苦难时期胡雪岩的帮助,对他的钱庄事业大加援手。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有龄竟然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因守城失败而自缢!官场上的靠山轰然倒塌。而此时,左宗棠经曾国藩保荐继任浙江巡抚,可偏偏这位新官对胡雪岩抱有很强的偏见。该怎样打通这个关节呢? 

  胡雪岩多方打听,终于发现左宗棠正为筹措军饷一事发愁。他的部队在安徽时就已经5个月没发过军饷了,这次进兵浙江,拖欠军饷的情况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对此,胡雪岩有一条妙计在心,谓之“罚捐代罪”。 

  史料记载,当时的军队筹饷大致有两种:一是办厘金,所谓厘金指的是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二即是劝捐,广发文书通告,劝有钱人捐助军饷。而当时左宗棠的难处在于厘金难筹,劝捐难为。为此,左宗棠绞尽脑汁都不得要领。而胡雪岩把主意打在了谁都不敢去想的人——太平军逃兵身上。这样做有如下三项好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