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翁同龢后代翁万戈:六世家藏传奇

http://www.CRNTT.com   2010-12-11 09:50:06  


翁万戈近影
  中评社北京12月10日讯/收藏家翁万戈书法纤秀,有一幅却豪迈大气:相国故居何处寻,虞山道上柏油新;缓步可趋言偃墓,低咏能追萧统吟。一变图强忧国志,两朝任教老臣心;诏草未干身先罢,盖棺弹泪莫沾襟。

  这是翁万戈为纪念其高祖、晚清政治家翁同龢逝世百年所作,书法遒劲有力,更存高祖遗意,厚朴之趣可人。从重访相国故居,感慨其忧国图强壮志未酬,抱憾谢世,而历史终有定论。末句基于翁同龢绝笔诗: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

翁同龢日记:这一页日记非改不可

  “我对晚清历史不熟悉,是硬着头皮干!”2010年9月14日上午,92岁高龄的翁万戈坐轮椅,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库,查阅翁同龢信札资料,女儿以思陪同,侄子以钧帮助记录。我站在老人身旁,跟着一饱眼福。

  江苏常熟翁氏家族,父子宰相,同为帝师;叔侄联魁,状元及第;三子公卿,四世翰苑。家族中最著名人物当属翁同龢,咸丰六年状元,先后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及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最后授协办大学士;从政42年,在晚清政坛举足轻重。

  翁同龢学问渊博,居官清廉,尤其是在光绪帝亲政之后,皇帝“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翁同龢日记起自咸丰八年(1858),止于光绪三十年(1904),持续46年之久,不避寒暑阴晴,不吝身体好坏,长期坚持,一丝不苟,以给后世历史的见证。

  1925年,《翁文恭公日记》由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影印行世。刊行不久,有学者发现日记“内多改削,尤以戊戌年间荐康一事多有隐讳。”推断翁同龢在戊戌四月被罢官之后,惧怕受牵连,动手对日记进行删改。学者金梁在《四朝佚闻》一书中,更以翁同龢在日记中删削荐康一事为由,对日记真实性提出疑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