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应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http://www.CRNTT.com   2014-03-24 09:11:40  


下一步,对新兴经济体和转型中国家的开放将成为战略重点,以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中评社北京3月24日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在历史上,经济全球化往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谁把握住这个战略机遇,谁就可能实现“弯道超车”。19世纪后期的美国和德国,20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东亚四小龙,90年代以来正处于进行时的中国和印度,都证实了这一点。但是,2008年发生的这场危机很可能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轨迹。如美国短期执行量化宽松和扩大出口的复苏政策,中期推动再工业化、再创新、再就业的结构调整,长期则正在谋划推动全球规则变局。这将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多边协议基础,发达国家带头转向排他性的区域化、保护主义的本地化、政治结盟的集团化。

  《当代世界》杂志发表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张燕生文章表示,在这个全球规则变局中,中国面临严峻挑战:未来是做一个全球负责任大国还是做一个被边缘化大国;是否敢于应对高标准规则、高标准投资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新挑战;是否有能力赢得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重大规则的参与制定权、责任担当和逆周期调节能力的开放大国地位。如何“亮剑”?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文章称,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可以把它定义为三个驱动:开放驱动,即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税、非关税措施、服务业市场准入、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措施,都在向更加开放的方向调整和转变,从而出现有利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趋势;市场化驱动,即市场规则和市场竞争规律正在成为支配全球资源配置格局的决定性力量,从而不断改善全球经济福利,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创新驱动,即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高端人才集聚正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并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致使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明显的后发比较优势。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外部环境的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又是一个全球重大政治军事经济矛盾和风险的凸现期,全球银行和货币危机高发期,最容易引发内部矛盾和外部动荡叠加效应的风险期。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到2001年是第一个阶段,这是大家普遍享受到全球化红利的发展阶段。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从1990年的26.1%上升到2001年的32%,而且是持续上升。中国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所达到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改革开放30多年间来最高的。2001年到2008年是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达到了顶点,2001年达到32%,但以后出现了一路下滑的跌势,到2008年下降到23.3%。同期,中国经济出现了10%以上的飞跃增长,并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01年作为一个重要时间拐点,主要是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9•11”事件的爆发,代表着文明冲突加剧和恐怖主义抬头;二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代表着美国新经济繁荣周期的结束;三是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第三个阶段就是在这场危机发生以后,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美国GDP占世界的比重继续下跌,美日欧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危机,而新兴经济体经济前景依然看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把自身问题归结为全球化失控和中国搭便车,使美国没有获得其早先预期的全球化红利。为改变全球化失控和中国不公平竞争问题,美国主导了这一轮全球规则变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