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俄美角力 影响独联体

http://www.CRNTT.com   2010-02-26 11:44:13  


乌克兰的选举结果,亦影响俄美之间的战略布局。
  中评社香港2月26日讯/“俄罗斯对于独联体的政策基本上是尽量不使用军队,除非美国希望发动一场小规模战争,这样俄罗斯和美国交互影响独联体国家将会成为常态。美国对于独联体国家具体政策的影响会加强,而俄罗斯会侧重于加强对于政权领导人的影响。”《大公报》今天登出学者吴非、胡逢瑛的文章“俄美角力影响独联体”,对俄美关系进行分析。文章内容如下:

  2月10日,乌克兰总统选举中,亲俄反对派领袖亚努科维奇以48.95%得票率,险胜得票率45.47%的现任女总理季莫申科。亚努科维奇随即发表胜利演说,呼吁季莫申科辞去总理职位,避免国家面临另一场危机。季莫申科副手兼副总理图尔奇诺夫随后发表声明,指选举存在系统性舞弊,“严重影响结果”。应该讲,如果亚努科维奇政治操作手法细腻的话,乌克兰会平稳过度,民众会拭目以待看新政府亲俄罗斯政策的结果。在这个回合中,俄美两个超级大国在乌克兰的角力,以俄罗斯暂胜告一段落。

                      俄罗斯“等待政策”奏效

  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发生颜色革命之后,普京周边的智囊在总结经验时,最集中的意见就是,此时俄罗斯绝对不能够出兵这些国家以改变选举或者颜色革命后的结果,俄罗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西方国家渗透的结果。俄罗斯需要采取的措施,首先是防止西方国家在俄罗斯内部的渗透,如果俄罗斯一些知名记者掌握一些官员或者领导人的行为劣迹,俄罗斯需要掌握这些非政府组织和记者们的行动和扩张的细节。俄罗斯一位知名女记者之死据说可能与其本人掌握车臣战争细节有关系,这里可能有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下台的关系。

  普京周边的智囊核心多数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抗西方的冷战专家,这与总统梅德韦杰夫周边的智囊有非常大的区别。梅德韦杰夫周边欧洲派比较多,国际对抗的经验较少。普京的一些智囊认为,在俄罗斯历史上,彼得大帝是施行西方式的政治改革,叶卡捷琳娜则在没有触及西欧利益的前提下,将沙俄向东方、南方扩张,而真正向西欧扩张的沙皇是亚历山大。当亚历山大打败拿破仑后,沙俄的军队进入巴黎。俄罗斯有一派的智库就认为,把拿破仑的军队赶出沙俄或者只进入普鲁士就好,进入巴黎使得西欧直到现在为止,都对俄罗斯抱持敌意。另外,斯大林在二次世只大战取得胜利之后,在东欧的快速扩张,同样引起西欧国家的不安,特别是苏联在匈牙利、捷克和东德的扩张,使得美国有长期存在于欧洲的理由。同样,1917年十月革命和1945年后芬兰脱离苏联也是当时政策的失误。

  苏联不应当在西欧国家的地缘政治地盘扩张,是俄罗斯智库的一个共识,同样俄罗斯需要尽全力阻止西方国家在独联体国家扩张。尽管有一些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如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但这些国家地理位置重要。这其中需要让这些国家适当释放当初对于苏联政策的不满情绪,比如八十年代在乌克兰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件,直到现在为止,住在周边的居民仍然受到核辐射的危害。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怨气是可想而之的。

  现在非政府组织和美国的利益集团已经深化其在独联体国家的利益。2006年,索罗斯基金及开放社基金会需要哈萨克斯坦对石油、天然气和矿业公司审查和销售透明化,为此基金会建立名为“石油利润─公众监管”的机构,该机构是索罗斯基金会发起的非政府组织联盟,旨在监督哈萨克斯坦执行开采工业透明倡议的情况。该联盟的分析促进了政府颁布关于透明性的政令。其中最重要的政令是规定所有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业开采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参与新项目投标之前,必须签署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EITI)。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