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美日同盟之“中国因素” 有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1-22 10:30:37  


 
                        (三)结语 

  历史上,亚洲对西方的抗拒,或西方对亚洲的宰制皆已非良方,但美、日、中三国在意识到时代的可能变化与进行相肆应的调整间,仍存在着巨大的鸿沟。鸠山的“东亚共同体”与“对等的美日关系”主张,试图在东亚与美国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而此亦东亚“脱冷战”的契机。“五五年体制”下的“美日同盟”为冷战的产物,民主党的执政宣告“五五年体制”已不复存在,其中“美日同盟”虽非事过境迁,但美日关系的重构已势在必行,美国不乐见“排美”的东亚整合,而日本亦知“排美”将令“东亚共同体”的落实举步维艰。 

  尊重多元、强调对话的奥巴马总统与主张承认双方立场差异之关系即是“友爱”的鸠山首相,有机会带领东亚重构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其间中、韩也将努力寻求东北亚三国的历史和解。美、日、中三方将在“求同存异”的磨合下,构筑信赖关系,而“霸权安定论”(Hegemonic Stability)已无法成为有效规制东亚秩序的理论基础。“朝核危机”中所建构的“五国架构”与“东协加三”(ASEAN plus 3)、东亚高峰会(East Asia Summit, EAS) 等东亚国家整合机制如何有机地接轨,并同时纳入东亚双雄—中共与日本,将左右本世纪初期亚洲与西方间的关系走向,但“负责任的利害关系人”显然只是美国一厢情愿的想法。今后,思维东亚问题时,在新现实主义之外,整合新自由主义的制度主义及社会建构主义的方法应是有效途径。 

  鸠山的“东亚共同体”着眼于日、中、韩三方合作,若未来东北亚三国能捐弃成见,顺利启动“东亚共同体”,域内国家的主权概念可望随整合的进程渐趋弱化,实现东亚区域的“脱冷战”,形成东亚版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并藉此集体安全机制,彻底扭转“美日同盟”下的“主从关系”,同时亦可令日本摆脱“战后体制”,以“正常国家”(普通の国)的身份参与国际社会。这虽是漫长的历程,但其间“台湾问题”有机会走出“一个中国”的困境,让两岸关系在区域整合中,走出“统”、“独”意识形态的纠葛,随东亚新秩序建构,建构制度性协商的机制,其间台北不被北京边缘化或并吞,而是基于东亚“友爱”新价值的共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