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美日同盟之“中国因素” 有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1-22 10:30:37  


 
  北京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分析指出,从国际潮流和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看,有利于日本强化对中关系的因素增多,着眼大国战略关系,可以认为日本战后以来首次遇到,不受其他大国箝制而自主发展,对中关系的重要机遇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认为,鸠山可能会加强美日关系中日本的独立倾向,过程中,日本会更加重视东亚区域合作,日中关系的历史问题也会得到缓解。总的来看,日中关系虽仍存在历史认识、钓鱼台主权争议与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难题,但国际政治的现实将促使日、中两国避免冲突,寻求合作,而日本民主党上台将令日中关系持续增温的主、客观条件趋向成熟。 

  东亚整合的实现将有利于中共,因若实现“东亚共同体”,冷战以来的“美日同盟”势将弱化,并使美军在东亚的影响力下降。但其间无法保证日、中、韩三国间根源于历史的猜忌将消弭于无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认为,“东亚共同体”的具体问题上,因日、中、韩缺乏政治互信等因素,各国歧见仍多,使得此倡议的实践困难重重。因此,“东亚共同体”的建立为长期的梦想,而非短期目标。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儿玉和夫(Kazuo Kodama)表示,“东亚共同体”的建构需历经“功能性一体化”(functional integration)的过程,通过不断融合,在未来10到15年应可能实现此梦想。此为日本官方首度对“东亚共同体”时间表具体表态。 

  在民主党《政权公约》的外交政策中,突出“对等的美日关系”与“东亚共同体的建构”。鸠山首相在联大与胡锦涛会谈时阐述“东亚共同体”的概念指出,希望依“欧盟”(EU)的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鸠山将之定位为在亚洲建立与美国及“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经济“第三极”。惟“东亚共同体”非仅局限于经济层面,儿玉和夫描绘未来“东亚共同体”的蓝图指出,共同体应如综合性的“欧盟”组织,不仅讨论政治问题或经济问题,安全问题亦可在共同体框架内讨论。 

  联合国大会中,鸠山进一步阐释“东亚共同体”乃奠基于“开放的区域主义”(开かれた地域主义)。鸠山此举无非希望赢得美国的信赖,但美国仍未释怀。美国向来将“东亚共同体”视为“将美国势力从东亚排除的体制”,强烈反对该构想。消息来源指出,美方高层于鸠山首相在联大发表完演说后,旋即向日方高层表达反对“东亚共同体”的一贯立场。美国依旧怀疑日本将“脱美”(米国离れ),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保障调查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副主席施道安(Larry M. Wortzel)即批评鸠山的“东亚共同体”乃为中共作嫁,美国无法接受。美国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向日本喊话,“美日同盟”为美国外交政策“基石”,对于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无可或缺”。希拉里期待日本以“美日同盟”为重,勿步上“脱美入亚”的道路。

  美国的亚洲安全战略基本目标,就是在维护其主导地位,防止这一区域被其他的大国控制。因此,她在东亚的最佳战略选项即是让日本与中共这二个东亚地缘政治上的对手互相制衡,如此一来,不管中共或日本皆无法成为美国在区域乃至全球的政治对手。而此亦是美国自20世纪将势力延伸至东亚以来的亚洲基本战略。然而,亚洲在近四分之一世纪来,致力于经济改革,此浪潮正由东亚往南亚推进,其占全球经济总产值已达38%,亚洲正在重返过去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但全球国际经贸体制仍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主导,亚洲国家已逐渐意识到其间的不公平性。美国将如何看待崛起的亚洲,其间虽不乏挑战,但也充满机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