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为什么说香港特区政府是“最佳推销员”

http://www.CRNTT.com   2011-07-29 08:57:46  


 
  香港对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正式建议,始于2006年。当年9月,天津宣布要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在当地实施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试点——这被视为2007年“港股直通车”的最早政策雏形。嗅觉灵敏的香港金融家马上提出,香港应该成为中国汇改的下一个试点地区,并要求特区政府研究在“十一五”期间香港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举措。

  香港官员的迅速反应令人惊叹!

  仅仅不到两个月时间,在香港中央政策组举办的“十一五”研讨会上,便邀请了超过百名学者参与讨论,最终确立了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议。在香港当年制定的《十一五与香港发展》行动纲领中,突破性地提出了“人民币自由行”及放宽QDII的建议,并向中央提出希望将A股及人民币衍生产品引入香港——如今这些措施已经基本得以实施。

  当年人民币自由行是最受关注的内容,其实质是以人民币作为香港与内地在(转口)贸易中的支付货币,此举将鼓励内地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推出相关的人民币期货产品,从而奠定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

  获业界建议后不足一个月,在当年圣诞期间,曾荫权没有休假,在奔赴北京述职同时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了上述构想,并同时密集访问各有关部门,协调与人民币业务相关的政策措施与安排。很快,2007年元月国务院便批准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半年后,国开行推出了第一只离岸人民币债券。

  大家可能奇怪,香港为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政策化为实际行动?用香港官员的话来说,其实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是件新事务,但对于香港来说,无非只是在各项现有金融业务上增加一个新币种而已。

  尽管如此,要成就离岸人民币中心,仍需社会各界特别是业界对这一进程有所共识,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比如人民币交收系统的软硬性准备、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以及有关的风险防范等。

  所以过去几年中在重大会议与论坛上,特区政府官员们频频露脸,向外界传递关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构想。上至曾荫权,下至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教授以及当年还没有退休的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大力宣传香港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构想,并向外界介绍已经付诸实施的人民币业务。

  在众多人民币国际化的推手中,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努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