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读懂中国经济数据

http://www.CRNTT.com   2014-07-30 09:22:34  


 
七、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统计

  这样两个指标看起来很像,但有统计口径的差别。主要是固定资本形成的统计,不包括投资中的土地价值,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差别。比如说我要搞一个投资项目,先要买地,然后在地上盖房子,我花的所有的钱都要计算在固定资本投资里。但固定资本形成统计,需要剔除投资中的土地价值。在理论上讲这是有道理的,固定资本形成算的是新形成的价值,而土地是原来就存在,它不是新形成的。

  但是这里面会造成一个重大的差别,地价天天在涨,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地价非常贵,固定资本投资中有大笔的钱花在这里面,而固定资本形成却不计算这部分。我们把GDP做一个拆分,其中一部分是消费,一部分是固定资本形成,还有一部分是净出口。这里面土地价值没有算。虽然在理论上有道理,但是原来的土地没有那么贵,不值这么多钱,现在土地价值高了,增值的这部分怎么算?

  如果你看个别交易过程,可以把土地增值看成随机波动,把它忽略掉。但在我们国家城市化快速推进大的背景之下,这里面就可能会有问题。城市地价在上涨,反映的是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会产生溢出效应,体现在土地价值上。在某种程度上,至少其中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应该被认为是新形成的价值,因为土地生产率提高了。在经济学里迄今为止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仍然系沿袭原来的传统,土地既然是原来就存在的,土地价值就不算在新形成的价值里。这是统计里的一个问题,不只是我们没有解决,全世界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这两个统计指标的差别,还不限于刚才我说的这个因素,还有其它因素。2012年全国固定资本投资总额是37.5万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只有24.2万亿元,固定资本形成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只有65%,两者相差13.3万亿元。能不能都看成土地价值的差别?我认为不能。因为当年的全部土地出让收入,我的印象里不到三万亿元。这显然解释不了13万亿的差别。这部分差别发生在哪?某种程度上也涉及我刚才说的统计水份的问题。我们各级政府在做投资统计的时候,也存在一个想要表现政绩的问题,就高不就低,尽可能说多一点,让工作成绩更显着一点。国家统计局在做GDP核算的时候,也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过滤,剔除掉他认为不可靠的部分,这恐怕也是导致两个数据差别大的原因。

 八、关于房价的统计

  上面这张图是从网上下载的,不是我做的。图上说统计局在统计方面做得很糟糕,这话有点偏激。图中的房价统计用了中原地产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二手房价统计。2007年到2011年,这三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按照中原地产的统计,涨到原来的220%到280%左右,涨幅是120%到180%。但是根据统计局二手房价的统计,这三个城市的房价涨幅只有20%左右,差得有点太远了。不能说中原地产的统计一定就准确,但是和大家的感受相差不多,而20%恐怕是不能让人信服的。我想这方面的统计亟待改进。

  前面我谈到的这些统计问题,有的涉及到我们对统计指标的理解,有的涉及到统计指标的复杂性,还有的涉及到统计指标和政府政绩观之间的问题。因为统计工作很专业,很复杂,对有些统计指标我们不太理解,容易发生误解,这种情况容易存在。我们的统计工作本身也很困难,因为13亿人口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你要把方方面面的情况和数据都搞的那么准确,实在是很困难的事情。

  同时,统计工作面临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各级政府,常常会涉及到政绩问题,这种情况对统计影响比较大。这是我们现在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也恰恰是我们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端正政府的政绩观,如何纠正政府的这套激励机制,让它把劲用在该用的地方,用在为老百姓提供服务,而不要一味的追求GDP,更不要去追求虚假的GDP。这是我们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

  对统计部门来讲,需要秉承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客观、中立、唯实,这也算是我的希望。以上是我对统计指标的一些个人感受,谢谢大家。

  王小鲁,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

  来源:搜狐财经2014-07-24 22:03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