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薛仁明与《孔子随喜》

http://www.CRNTT.com   2012-09-27 15:56:53  


薛仁明着:《孔子随喜》
  中评社北京9月27日讯/不谈思想、不谈哲学、不做系统性地论述,以佛家随缘的状态、放松脸上的肌肉谈孔子,这就是台湾作家薛仁明的新书《孔子随喜》。以下是薛仁明讲述他眼中的孔子。  

  嘉宾:薛仁明(台湾作家) 

  采访:王肖 

  记者:我们觉得孔子是一个离我们多么遥远、多么庞大的一个背影,但是读完您的这本书,尤其是我可以从一个读者的身份来说,第一段深深击中我的一段话是第十四页,您谈到孔子和楚地一个叫接舆的狂人相遇时,接舆嘲笑孔子,孔子一愣的时候,您说这一愣孔子非常之妩媚。读到这里,我哈哈大笑,好久没有看到现代人解读孔子,孔子这样亲切地朝我扑面而来,您是怎么做到的? 

  薛仁明:不能说怎么做到的,这个可能跟我自己对传统的体会与一般学者不一样有关。我这本书本来在腰封里面有一句话是说:薛仁明是台湾的中国文化体践者。 

  “随喜”这个词本身原来是佛教的词。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其实佛教的很多东西后来已经渗入到中国文化的每一个角落,譬如“江湖”。“江湖”这个词现在很多人都在用,可是非常少的人知道其实它原来是一个佛教的词。 

  它在佛教原来的意思,你用字面解释,就是随缘欢喜。你随着你的因缘,让大家能够欢喜。《孔子随喜》,我当初名字这么起,就是我谈孔子基本上不谈思想、不谈哲学、不做系统性地论述,所以网上很多人定位我的书是散文、文学随笔,我觉得挺好的,跟我原来心情蛮接近的。就是说我是一个比较随缘的状态来写的,写了之后我的目的是能让大家能够随缘欢喜。就是说我的写法,大家读了以后,最终能有一份欢喜心。 

  记者:但是有人会觉得中国文化的东西太混沌了,没办法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论体系来解释自己,这种声音一直存在。 

  薛仁明:对。可问题是你解释出来的东西,用体系化、逻辑论证的语言谈出的东西,其实最后他不是孔子。你要谈的东西,用你谈的对象比较接近的语言来谈。像我今天来北京之前,在成都有几场讲座,有一次讲座的对象是很多元的,有公务员、公司主管、电台女主播、卖水果的小老板。那卖水果的小老板很绝,写十个字错四个,但他最后跟我说:“我喜欢听薛老师讲话,我觉得他讲的话我句句都听得懂。”所以我觉得当初,两千多年前,孔子讲话也是要每个人都听得懂的。中国学问跟西方学问很大的一个不同,中国学问看起来好像没有明显的、系统的论证,是因为中国学问有一个源点,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中国所有学问都是对应关系,我今天是针对你来讲话。所以孔子对所有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答案会不一样,因为他有不同的对应关系。 

  记者:我很好奇您的师承,因为中国人总爱找自己的渊源,比如您受谁的影响,您从小什么样,等等。所以我很好奇的翻开薛老师的《孔子随喜》的扉页,看到他的自我介绍,跟大家分享一下:薛仁明,1968年生于台湾,福建漳州长泰县山重村薛氏来台之第十二代。父亲薛阿客,工人;母亲薛蔡莲种,工人;两人均未受学校教育。我想不止是我,现在几乎没有人在书店买一本书,还能看到这样一段自我介绍。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袒露自己的背景出身? (来源:华语广播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