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尹茂祥:台湾年轻世代 政治认同现状与特点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0:02:52  


 
  二是对大陆的信任与认同不升反降。两岸交流近30年,岛内民众对大陆的看法仍较为负面。2009年7月台湾《远见》杂志公布民调显示,当问到“两岸之间最终会变成什么关系”,53.6%的民众认为大陆是生意伙伴,第二是朋友,视家人与亲戚的不到10%。2010年3月《远见》杂志再公布民调显示,44.1%的民众认为大陆是生意伙伴,是朋友的占18%,视为家人与亲戚的占12.7%。

  三是对大陆的好感度持续走低。2014年台湾《旺报》调查发现,62.8%的民众对大陆观光客没有好感,较2011年的52.6%增加10.2个百分点;64.5%对大陆政府没有好感,较2011年的61.8%增加2.7个百分点。台湾陆委会长期民调亦显示,认为大陆对台当局态度不友善的民众,平均比率破50%,最高曾达64.9%。

  四是对两岸交流不排斥但也无感觉、无兴趣。近年来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对大陆的看法也较为客观,多数也希望加强两岸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近两年大陆拍摄的《雍正王朝》、《后宫甄嬛传》、《步步惊心》等电视剧在岛内广受欢迎即是证明。不过,由于长期接受李、扁“本土化”教育,岛内年轻一代只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欠缺国际观,认为大陆的发展与己无关,造成台湾有关研究大陆问题与两岸关系的院校,出现报考人数不增反减的特殊现象。

  (四)政治参与:求新求变

  台湾年轻世代成长于一个充满挑战的全新环境:两岸关系快速发展、公民运动风起云涌、新媒体和数字技术快速普及、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向岛内蔓延等。在这种特定的经济、社会、历史背景下,台湾青年逐渐形成了特殊的社会心态和政治倾向。一是反商仇富、追求公平正义。2000年以来,台湾经济持续恶化,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中产阶级日益萎缩,低收入群体增加,房价、物价高涨,薪资倒退,青年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M型社会”逐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青贫族”、“崩世代”不断涌现,青年人的相对剥夺感与日俱增,催生其“求新求变”、“反商仇富”的心态和对现有政经秩序、社会结构的强烈不满,“反政府、反体制、反现状”、追求公平正义自然成了青年人当下的政治诉求。二是积极投身社会运动。随着岛内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深化,更加上民进党的误导和煽动,台湾青年将不满转化为行动,从“反大埔强拆抗议”、“太阳花运动”,再到“巢穴运动”,“反课纲微调”,青年人在近两年的社会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三是参政参选意识上升。青年人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逐渐改变以往对政治的冷漠,对政治议题的关注和参与越来越强烈。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岛内一大批青年积极投身选举,公民活动家何宗勋倡议的“大家来选村里长”活动,很快即有70多名青年人参加竞选。林佳谕所在的树党,更在全台湾提名了17名青年候选人投入各级选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