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尹茂祥:台湾年轻世代 政治认同现状与特点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0:02:52  


 
  五是提供台湾青年国民待遇。大陆应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创业、生活,并在奖学金申请、从业资格、创业政策等方面给予便利或优惠,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到祖国大陆的建设发展中。目前上海拟出台政策,给予在沪工作的台商及其家属就医、求学上的居民待遇,两岸相关部门可借鉴这一做法,互相提供给对方国民待遇,或可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达到真正的心灵契合。

  (三)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中培养台湾青年的大中华意识

  在台湾青年认同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情况下,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显得十分必要。其一,两岸青年交流工作要注重共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多谈易引起共鸣的公平、正义、自由等普世价值观,少谈两岸政治定位、国际空间等敏感议题。其二,两岸青年交流要以和平、合作为方向,以大中华为核心,引导双方共同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共同思考两岸未来。其三,两岸青年交流工作要进一步充实文化交流项目,挖掘更多的文化资源,建立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平台。例如,针对台湾青年不瞭解大陆近现代史、淡化中华文化传统的现象,可在交流中多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文化中国宣讲”、“中华之旅寻根”等项目,潜移默化影响岛内青年人的历史观、文化观。

  (四)在两岸当局的政策调控和教育引导下逐步导正台湾青年的认同观

  从根本上说,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导正过程,就是两岸和平统一逐步实现的过程。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两岸双方尤其是台湾当局的政策制定和教育引导,当前最急迫的则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李、扁时期的“去中国化”遗留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

  教育是增进公民“国家认同”感的基本方式。大陆要敦促台湾当局就“台独”史观”、“去中国化”文教政策进行积极调整。马英九当局执政以来,对陈水扁时期“文教“台独”政策进行了部分调整,如驻外机构公文书以中国大陆、大陆称呼大陆,提高教科书文言文比例,恢复中华邮政名称,弃通用拼音改汉语拼音等,但由于岛内“台独”势力的反弹,马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鉴于2016年民进党上台执政,台湾当局调整政策的可能性更低。在两岸政治互信降低、结构性矛盾难以破解的情况下,大陆方面要“正视现实、务实面对、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更加注重基础性和民间性工作,采取更加谨慎和细致的方式方法,既要积极宣导大陆的发展进步及我对台政策,化解民众疑虑,又要恩威并施,争取民心,分阶段、分步骤规划对台交流近、中、远期目标,努力探索出一条既可以遏制“台独”分裂势力、阻止“去中国化”病毒扩散,又可以惠及普通民众、降低两岸敌意的政策和作为,在两岸常态化、机制化的交流互动中逐步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基础、民意基础,凝聚两岸的共同认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