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收付比变化凸显人民币国际化两大难题

http://www.CRNTT.com   2014-08-19 08:33:54  


  中评社北京8月19日讯/央行近日发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27万亿元,同比增长59%。随着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的增加,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呈大幅增长态势。

  过去两个月央行先后与卢森堡、法国及韩国央行签署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总体表明,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既受到市场认可,亦获得官方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成效较为显着。

  证券日报发表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汪洋文章表示,毋庸讳言,跨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关系到之后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储备货币等职能的发挥。货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货币走出国门,这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进口贸易以本币支付,二是以本币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2009年以来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虽然有所增加,但总量非常小,2013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为856.1亿元,这一方面与资本账户开放进度有关,资本管制限制了人民币通过资本项目走出去,另一方面也表明,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通过经常项目走出去乃稳妥之策。

  通过经常项目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进口贸易支付的本币金额要大于出口贸易收到的本币金额,因此,对外贸易实收实付比是衡量货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若收付比大于1,表明实收大于实付,本币处于净回笼状态;若收付比小于1,表明实收小于实付,本币处于净流出状态。一国推动货币国际化的最佳状态是收付比小于1,并且实付远大于实收。

  文章称,注意到2011年第一季度人民币收付比为1/5,实付远大于实收,人民币处于净流出状态。之后,这一比例不断上升,2011年第二季度为1/2.9,第三季度为1/1.67,到2012年第四季度,上升到1/1.2,实收实付基本持平。随后,这一比例又小幅下降,2014年上半年为1/1.6。

  文章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收付比的变化凸显人民币国际化的两个难题。第一,人民币净流出与币值稳定之间的“特里芬难题”。国际货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币值稳定,人民币大额净流出将损害这一必要条件,但是如果人民币不能实现大额净流出,将无法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着国际货币均面临的“特里芬难题”。第二,通过经常项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稳健性较高,但进程较慢,有悖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大目标。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可以走经常项目,但是到一定程度,需过渡到依靠资本项目,或者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并重,因此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资本管制作为货币国际化的障碍,需逐步解除。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