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货币盟友

http://www.CRNTT.com   2014-07-25 09:03:43  


  中评社北京7月25日讯/近期,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这是拓展人民币货币互换网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又一重要举措。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表示,近年来,全球掀起货币互换热潮,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时候,各国央行之间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更加频繁,这种以货币互换网络为基础的金融结构正成为一种新趋势。

  文章分析,货币互换网络到底会对全球货币体系有何影响?次贷危机以来,西方各国陷入流动性短缺之中,许多国家对美元的流动性需求逐步加大,因此加大了双边货币互换的力度,以相互提供流动性支援渡过危机。

  2011年11月30日,美联储曾与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搭建 “临时美元流动互换机制”,以此来为市场注入美元流动性,维护了美元资产的信心。而2013年10月31日,上述六家央行再次启动美元互换机制,但是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全球六家主要央行把现有的临时双边流动性互换协议,转换成长期货币互换协议。长期协议将充当稳定流动性的角色。

  根据该协议,美联储在事实上成为欧、日、英、加、瑞央行的最后贷款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正是美联储通过临时货币互换机制,为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提供了接近6000亿美元的国际流动性,才避免了美元短缺所加剧的全球危机。随着美联储在未来逐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正面临新一轮美元回流,2013年印度、印尼等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已经凸显了美元国际流动性的稀缺。而美联储等6家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构建美元最后贷款人的垄断机制,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互换机制长期化,很可能意味着,美国正在重新构建一个应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崛起的新货币联盟。

  一个以美联储为中心、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参与的排他性超级国际储备货币供求网络已经形成。这个网络事实上已将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给机制内在地连为一体。货币互换不仅涉及互换国之间的货币流动,而且涉及彼此间货币的汇率安排,进一步则涉及互换国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深度协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