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月刊:人民币与中国经济再平衡全球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4-09-18 00:00:42  


 
  数据显示,1950-1970年间,法国、德国、日本GDP累计增速是美国累计增速的1.59倍、2.83倍和6.2倍,三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分别是同期美国的1.69、2.05和4.53倍,出口累计增速更分别是1.58、3.98和14.9倍。美国贸易盈余和经常账户顺差趋势性下降,货物贸易在60年代末出现逆差,国际收支总赤字意味着全球美元流动性过度供给和黄金储备减少,使得尼克松政府不得不退出黄金平价兑换窗口并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1.0版解体。

  布雷顿森林体系2.0版运行机制呈现多元化特点:汇率安排上,发达国家较多实行浮动汇率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较多采取有管理浮动或钉住汇率制。在失衡应对机制方面,汇率变量和宏观政策从不同角度发挥调节作用,同时IMF参与危机救助和稳定性监测协调。最后在储备资产方面美元维持最大储备货币地位,其它主要货币如欧元(包括前欧元时代的马克和法郎)、英镑、日元、近年人民币等,都不同程度承担储备资产功能。与布雷顿森林1.0版比较,当代体系下美国反而能更灵活利用美元特权获取经济和战略利益。

  2008年美国华尔街引爆国际金融危机,集中体现美元主导的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矛盾与不可持续性。促成危机爆发的诸多因素中,其它国家经济追赶与美国相对竞争力趋势性下降仍是基本原因。过去半个世纪前后,国际经济追赶大体经历两阶段演变。70-80年代美国继续面临来自日本、西欧以及东亚四小追赶压力,总体处于被动态势,表现为1970年代持续通胀和80年代外部失衡压力。然而90年代互联网产业技术革命发生,凭藉在前沿创新、企业体制、资本市场等方面综合条件,美国经济再现繁荣并加大了对欧日的领先优势。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呈现新一波前所未有的国际追赶,这次中国、印度等一批新兴经济体成为追赶主角。尤其是新世纪初中国经济的超预期追赶,快速改变全球经济格局。伴随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前所未有上升,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客观上有义务吸收外国经常账户顺差及国民储蓄输出,由此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加上华尔街“金融创新”能力,提供了次贷危机爆发的“完美风暴”条件。最近十几年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持续追赶,使得支持美元霸权的经济基础相对优势进一步减弱,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必要性被越来越广泛认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