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 
中评论坛:日本右倾化何去何从?

http://www.CRNTT.com   2013-10-22 00:09:30  


 
  所谓“右派政治家”多指国会议员中坚持反华亲美路线的人,同时也指那些具有民族主义色彩,并坚持走强军自立道路的人。后者当中既有反华反美人士,也有亲华反美人士。这些人主要由自民党当中的“非主流派”和“新保守派”以及民主党当中的少壮右派构成。岸信介、鸠山一郎、中曾根康弘、小泽一郎、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麻生太郎等是其代表。而西村真悟、石原慎太郎等则是极端民族主义分子。

  战后日本右倾化有三次高潮:“第一次右倾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冷战结构形成后,美国利用日本国内右翼组织向社会主义阵营发难。本来,尊皇、反西方是日本右翼的传统。但是,这一时期的民间右翼组织有一个反常的特征,那就是“亲美”。与此同时,自民党内部的非主流派也对重经济、轻武装的“吉田路线”不满。因此,主流与非主流之间在修宪与重新武装问题上针锋相对。结果,主流派取胜,第一次右倾化退潮,日本实现了战后第一个国家战略目标------构建“经济大国”。不过,战后日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道路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鸠山一郎(鸠山由纪夫的祖父)主张日本自立,与美国保持距离并积极改善对苏关系。岸信介(安倍晋三的外祖父)主张修改日美安保条约,目的是在日美同盟框架内为日本争取更大的利益。二者的政治DNA都已在其孙辈的首相生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战后日本的“第二次右倾化”出现在80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主要是“新保守派”站出来叫板,要对战后日本政治进行“总决算”。其代表人物是中曾根康弘和小泽一郎。他们想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并实现战后日本的第二个国家战略目标-------构建“政治大国”。小泽一郎是个亲华的“民族派”,他主张在中日美之间实行等边外交,力求日美对等。因此,美国人对其不依不饶。另外,在第二次右倾化过程当中,民间右翼组织表现活跃,他们在历史教科书以及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频频制造事端。

  进入21世纪以来,是战后日本“第三次右倾化”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从小泉纯一郎到安倍晋三,即便中途民主党上台(除鸠山内阁外),这一进程都在持续着。也就是说,战后日本的右倾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正不断地从以民间右翼组织为主角向以右派政治家为主角的方向发展。小泉纯一郎还算是个新保守派,但是,安倍晋三却是一个保守的民族派,“新日本主义”是其政治理念,构建“军事大国”是战后日本第三次右倾化追求的国家战略目标。总之,日本政界的鹰派政治家越来越不掩饰自己的“政治抱负”,更不介意周遍国家以及世界的眼光如何看待自己。即便超越宪法,否定历史事实,他们也要我行我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