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美奥运奖牌竞争的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12-08-13 10:24:24  


  中评社北京8月13日讯/当今世界,美国与中国处处存在攀比情结,奥运奖牌榜再清楚不过地向世人展示了“两超”竞争的局面。

  然而,细究起来,中美攀比其实具有四方面特征:

  其一,数量上竞争,质量上互补。中国的奖牌数集中在传统中国优势项目,多次出现包揽某一运动奖牌数的情形。而美国的奖牌数更分散。中国的奥运成绩是综合国力的展示——每一块奖牌背后凝聚多少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社会资源。美国的奥运成绩则被认为是美国自由竞争、个性发展、绝不做老二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释放。换言之,通过奥运会中国更多在展示硬实力,美国在展示软实力。

  其二,你打你的,我玩我的。中美奖牌数难分伯仲,然而结构性涵义各异。中国善玩小球、美国会玩大球;中国精于技巧,美国强于力量;中国胜在水上,美国利于水下。在乒乓球、羽毛球等中国超级优势项目,基本上是中国人自己玩,以至于有取消乒羽奥运比赛项目的警告,而美国在与世界玩——因为美国是移民国家,其实也是跟自己玩。简单说来,中美在各玩各的。

  其三,你争你的,我争我的。在奥运会上,美中角力并不突出,部分原因是中国运动员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一些奖牌较多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上美国不具有明显优势。可以说,中美是多边竞争,相互比较优势各异,不是相互之间你死我活的争夺。

  其四,不同体制各放异彩。中国培养奥运运动员靠的是举国体制,美国是业余体制。换言之,中美不仅是各玩各的,还是按照不同路径在玩。中国效仿美国体制,不会成功;反过来,美国也无法推行中国体制。不能因为中国举国体制才成为奖牌榜翘首就否定其价值,也不能认为美国通过业余体制取得如此成绩“含金量”就更高。

  奥运竞争,是中美全球竞争的缩影。上述奥运观察,具有突出的地缘政治涵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