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奥运如何能凝聚人心而不撕裂情感

http://www.CRNTT.com   2012-08-09 11:45:03  


CNN网站亚洲版:“忘了推特吧,在中国,是微博的奥运会”新闻截图
  中评社北京8月9日讯/《中国青年报》今日登载知名评论作者曹林的文章“奥运如何能凝聚人心而不撕裂情感”,全文如下:

  不得不承认,远在万里之外的伦敦奥运会,撕裂着中国的微博。或者说,奥运会,让本就分裂成两个阵营的微博舆论场,分歧和隔膜进一步凸显出来。

  这几天很是感慨,微博上的友情,如纸一般,一碰就碎。虽然不关注奥运,但职业习惯,还是喜欢对奥运引发的公共话题评论几句,如羽毛球国家队让球风波,陈一冰遭遇裁判不公等等。微博上认识的不少朋友,都因为与我观点不一样,而对我取消关注、拉黑,甚至交恶了。身在微博之中,处处能感受到两个阵营的对垒和两种立场的交锋,一谈到奥运,立刻有了立场的对立,有了鲜明的敌我,有了情绪的对抗,必须选择站队。不支持国家队,就被视为反对者,两方水火不容,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双方都把奥运当成了一个重申自身价值观的标志性事件,努力寻找每一个奥运热点,在表明自身立场的同时,强化、区分、验证和考验各自的立场。于是,微博成了奥运赛场之外的一个“战场”,寻求认同,打压异见。奥运每一个热点,都引起了这两个阵营的激烈交锋,让球事件,陈一冰事件,国旗倒挂事件,叶诗文被质疑,孙扬与韩媒……其冲突程度,可能比赛场的对抗更激烈,愤怒地抱怨,谩骂,攻击,拉黑,义愤填膺地把对方想像成敌人,互贴公知、五毛、脑残等污名标签。

  两个阵营,都在相互的刺激中走向极端,针锋相对不可调和:一方认为毫无保留地为本国健儿喝彩才是爱国,批评则是卖国,一方则斥之为盲目爱国,带着批判和反思的眼光看奥运;一方对金牌全盘肯定,惟金牌是从,一方则否定金牌;一个说举国体制就是好,一个则称举国体制是个坏东西;一方说羽毛球让球完全是合理利用规则,国际羽联的恶规则逼人做坏事,一方称让球纯粹是丢人现眼,不能将责任全部推给规则;一方认为陈一冰被裁判黑了,一方认为这是为北京奥运偏袒付出的代价,欠账总是要还的……其实,网络有不少温和与理性的观点,他们只是想欣赏比赛,为自己喜欢的项目和选手喝彩,可很多时候,这些声音被淹没了——或被那种极端的情绪遮蔽,或被追求极端的网络逼著作出鲜明的表态和决断,或被夹在中间受到两边攻击。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这令人悲哀。奥运会,其实本该是凝聚一个国家人心、提振一个社会信心、强化一个群体共识的公共活动。因为,体育运动中有共同的兴趣和追求,金牌中有共同的价值观,追求认同中凝聚着共同的光荣与梦想——当国家队的选手站在领奖台上,国旗升起国歌唱起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涌起一种本能的国族认同感。所以,奥运期间,往往都是爱国主义情怀最热烈的时候,国民会在奥运的精神感召和对国家队的关注中,凝聚在一起。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