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奥运会何时能以“个人的名义”参赛

http://www.CRNTT.com   2012-08-10 08:40:31  


伦敦奥运开幕式
  中评社北京8月10日讯/7月27日,伦敦奥运开幕式上,一面“个人身份参赛”的旗帜迎风飘扬,4名运动员谈笑自若步入赛场,他们中的三人来自荷属安的列斯,分别参加柔道、帆船和赛艇比赛,另一人来自南苏丹,将有幸在奥运村从开幕式一直待到闭幕式因为他参加的是最后一天举行的男子马拉松比赛。

  现代奥运从诞生之日起,便带有浓厚国家色彩,运动员代表所属国家和地区,入住和离开奥运村要升旗、降旗,颁奖时要升旗、奏歌,甚至代表团成员出席奥运活动时,也要穿着带有明显国家、地区标志的服装。如今“个人身份”赫然出现在赛场,是否表明“体育无国界”在奥运这块“国界体育”领地上终于取得了突破?

  其实此次“个人名义参赛”之所以成为新闻热点,甚至一度有报道称,此举“开了以个人身份参加奥运的先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4名参赛选手之一南苏丹马拉松选手古尔.马里亚有着不同寻常的履历。

  据报道称,这位28岁的南苏丹选手他是前苏丹内战中受迫害的难民,家族中28人死于苏丹政府军之手,他虽然以难民身份在美国生活了11年,却既没有美国、也没有任何国家的护照。赛前苏丹奥委会曾邀请他代表苏丹参赛,但他以多名家人死于苏丹政府军之手,及“南苏丹同胞在战争中死了两百万人”为由拒绝。有报道称,尽管如此,如今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仍不失礼貌地感谢了苏丹方面的邀请,但鉴于南北苏丹目前关系紧张,他坦言“代表苏丹参赛比不参赛后果更恶劣”。本应与政治无关的体育和奥林匹克,最终却因政治情结和地缘政治因素的纠缠,而让马里亚的“个人名义参赛”被附加了更多额外的意义。

  然而事实上马里亚的“个人名义参赛”,却并非因为政治、而是因为技术原因才实现:国际奥委会规定,任何一个国家注册参加奥运,都需要两年审批时间,而南苏丹这个地球上最年轻的独立国家,却是2011年7月9日独立的,至奥运开幕日刚过1年,因此,执意做南苏丹公民、又一心参加奥运的马里亚,就不得不申请“个人名义参赛”,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他奔前跑后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参议员珍妮.沙欣,没有任何护照的他根本无法从美国动身,去伦敦“跑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