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货币政策适度微调时机或渐趋成熟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12 08:33:48 |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型,把握强度和力度至关重要,需要贯彻“世易时移变法亦矣”尊重客观的大智慧。当前国内外环境出现了很大变数,外部突发性事件接二连三,多种因素纠结不断冲击和扰动国内经济,先有日本大地震爆发灾难性因素,直接传导对经济发生重大影响;后有利比亚空袭事件破坏性因素,间接波及对国企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地区性局势动荡刺激油价飙升,油价攀上百元大关并上升,导致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大增,致使对实体经济的真实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一旦处理不当,将对复苏中的经济造成致命伤害。在这种国际环境条件下,货币政策实际上可以腾挪的空间很有限,显然更需要冷静观察,以灵活审慎的应变能力谨慎应对。可见,微调比单纯强调大刀阔斧的“执行力”应该更有效。 在特殊的经济阶段,货币政策侧重点不仅可以有所转移,而且在操作层面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微调为主。当物价上涨频率过高时,服务于“抑通胀”的基本宗旨,货币政策非得把稳定物价放在首位不可。当国内物价走势基本趋缓时,货币政策最好能有所转移,通过自动调节不让经济瞬间“失速”,而是设法让经济缓慢刹车而减速。让整个经济继续在良性、可控的轨道上发展,加息就是利率变动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最优化的结构匹配下对抗输入型通胀有奇效。在具体执行的每个环节上,微调性货币政策蕴涵大智慧。比如,3月日本大地震,为避免伤及实体经济,央行果断上调准备金率,以切实保护国内经济稳健运行。而上周,央行又则断然采用加息举措,可以收“一石二鸟”之效:既向社会传递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决心,也贯彻了在总体上抑制输入型通胀的意图。 文章指出,货币政策微调,既是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货币的适量供给和通胀的有效控制,原本是很容易顾此失彼的两难矛盾体,任何一头解决不好,都会很快影响和传导到经济的其他方面。以笔者的理解,今年通胀警戒线定在4%是中央严谨考量的结果,这个目标到年底一定能实现。观察历史上的通胀运行情况,凡物价上升比较快的阶段,通常在通胀的中后期,其势虽猛却已是强弩之末。当前,造成通胀的根本因素已开始逐渐瓦解,甚至趋于缓慢消失。因此,尽管国际油价居高不下,输入型通胀魅影再现,但对通胀程度及延续性则已大可不必过度高估。 或者可以说,通胀回归常态已为期不远了。总体上,二季度CPI极有可能从1、2月4.9%的高点逐渐向下波动。如果3、4月CPI在政策干预下能摆脱外部输入型因素干扰,最终不超越4.9%峰值,那基本上就可以认定通胀趋于缓解,货币政策向保障经济增长微调的时机便趋于成熟。这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