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张亚中:用中华文化解“主权”纠葛

http://www.CRNTT.com   2012-07-01 00:36:20  


 
  在中国文化中,另一个与“天命”有关的字就是“德”。这个“德”字并非后来所衍生“道德”的“德”。“德”这个字中间的“目”(横写),其实就是上天的眼睛,“ㄔ”为“走”之意,因此“德”的古义为“上天到各处看看,有没有违反天意”之意。从周初开始,“德命”这一概念在中华文化中即有其重要的位置,它意味着现实的政治权力必须根源于它所受有的“天命”。如果为政者顺应天命,那么这个“天命”就会“转”至其身,这个“转”的过程,称之为“运”。当“天命”和“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了。它会随着“天命”的移转而“运”。得到这个运的人就可以“创业垂统”。

  “统”相应于“天命”,因此出现了“正统”与“闰统”之分。前面已经提到“统,纪也”,“纪”又成为一个时间的计算单位,“闰”这个字也是历法中的概念与名词。(阴历有“闰月”)相对于“正统”,“闺统”意为“偏而不正之统”。

  儒家有“王霸之辨”,“正统”与“闰统”的差别即在于王霸之别。王者之受有天命乃为“正统”,霸者之受有天命者,则成“闰统”。我们从正闰之间看到了王霸的价值判断,从中亦可以看出,“统”这个概念有着道德、文化性的内涵,反而与政治性并没有什么关系。换言之,古人所追求的“统”,并非指政治上的统一,而是要在历史中建构某种目的论的向度,并在此一向度中,贯注道德性的内涵。

  欧阳修的《正统辨》,为正统提出了原则性的说法。“统天下而得其正,故系正焉。统而不得其正者,犹弗统乎尔。继周而后,帝王自高其功德,自代统而得其正者,难乎其人哉”。这表示,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上不是只是从权力的角度来谈统,“任德不任力”是对“统”得以为“正”的条件。这种“正统”观因而成为中华文化宝贵的传统。

  “正统”在中华文化中因此有两个精髓,一是阐释何时开始可以承统,另一则是统与正是不可分的,“大一统”与公羊传所说的“大居正”两者乃为一体。“争正统”于是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存在的现象。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要先回到“家”与“天下”的关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