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别让高官高管毁了院士招牌

http://www.CRNTT.com   2011-05-28 09:30:30  


图1
  中评社北京5月28日讯/中国工程院5月25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这份名单中,出现了多位在职或卸任的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舆论指出,院士增选“两高化”的最大弊端在于,由于“两高”人士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给权力绑架学术以及特权寻租学术提供了天然的空间;而官员院士的大量出现,意味着权力赤裸裸地向科研学术要地位,这是学术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这样的现实如何奢望科学技术进步。

别让“两高”人员毁了院士招牌
  
  搜狐评论 2011年05月28日

  中国工程院发布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485位候选人分别来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厂矿企业、管理部门等。名单公布后,即有人统计发现,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两高”人士:央企高管和政府部门高官。如今的院士,还是原来的院士吗?

院士变成“院仕”,伤不起

  在我国,院士是终身制,一般享受国家、省市及所在单位的三重津贴。院士增选“两高化”的最大弊端在于,由于“两高”人士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给权力绑架学术以及特权寻租学术提供了天然的空间。

  院士相当于一条有附加价值的产业链

  两院院士,乃国家的最高学术称号,象征着国家对个人学术成就的最大肯定。物以稀为贵,凡事一有最,其价值就会成倍上升,除了终身荣誉外,还衍生出经济和行政方面的价值,如副部级待遇、各级政府的补贴和安家费、科研费等诸多好处。据介绍,在北京之外的一些地方,院士享受相当的特权,年津贴一般不少于十万,有的甚至超过百万,有些地方还给院士分房子、配车、配秘书、配私人医生等等。至于灰色收入就无法计算了,面对这块儿金字招牌,各地“院士崇拜”之风甚盛,连评选院士都成了一些省市和大专院校的政绩工程——有无院士、院士多少往往事关大学评估、学术会议级别和财政拨款的多寡,谁敢不当回事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