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国学依然是中国社会伦理的长久资源

http://www.CRNTT.com   2011-03-23 14:26:58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陈来(东方早报记者 田波澜 图)
  中评社北京3月23日讯/“现在个人的道德、社会的伦理,主要依凭的资源是什么呢?说实话,不是五讲四美三热爱,这些只能短暂地给小孩子一些口号式的东西。长久的资源,还是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经典、价值理念,它才能支撑个人道德和社会伦理。”

  3月16日下午,中华朱子学会成立暨朱熹研究中心和朱子学会揭牌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古籍研究所举行,在此之后,中华朱子学会会长陈来作了题为《朱子的“仁包四德”说及其意义》的学术报告。

  这位师从冯友兰、张岱年等名师的学者,在儒家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研究上成果卓著,2009年,三联书店将他的主要学术作品辑为《陈来学术论著集》。此前,三联只给陈寅恪、钱锺书这样的大师级学者出过文集,他应邀执掌恢复组建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被外界解读为清华大学文科复兴的有力征兆之一。

  3月17日,陈来在上海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就当前热议的一些文化事件、国学热、儒学复兴等,一一进行了梳理。

  “孔子就是摆到天安门广场,

  也没什么奇怪的”

  东方早报:近些年“孔子归来”的声音越来越强劲,由去年年初的《孔子》大片到国庆前夕北京孔庙举行建国以来首次大规模的祭孔活动,再到今年年初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的孔子雕像,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