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文怀沙事件看国学的知识复兴与道德复兴

http://www.CRNTT.com   2009-02-28 11:35:19  


文怀沙遭受道德质疑,“国学大师”形象轰然倒塌。
  中评社北京2月28日讯/上海新民网日前登载评论文章“国学的知识复兴与道德复兴”。文章认为,中国当代社会当然需要政治与法治的完善与建设,但是亦需要道德重建,国学则可成为道德重建的精神来源之一。全文如下:
  
  文怀沙遭受质疑事件虽然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的特征,但是,这并非单纯的个人名节论争。舆论对文怀沙事件的一个重要的反应方向,就是对当下国学复兴的反思与质疑,陈季冰先生则由此直接唱衰国学,撰《“文怀沙事件”为传统国学唱挽歌》一文,认为“不管多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都不得不承认,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纯正的儒学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死亡。”

  笔者认为,对于国学复兴的命运问题,此时或许不是得出结论的时候。对国学感到悲观,根源在于对国学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尚需从知识与道德实践两个层面来看待当下的这场国学复兴运动。

  陈季冰认为,“‘国学’在中国人心目中从来就不是一种专业化的学术,它寄托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整套理想化社会规范。所有人(包括我)都坚定地认为,一个真正的‘儒学大师’就应该是孔孟学说的卫道士和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者。”此说触及到了国学作为一门学问与作为伦理实践的双重身份,而当代国学复兴“知行分离”之弊亦在文怀沙事件中暴露无疑。

  国学的复兴事关知识复兴与道德复兴两个方向,然而,当代两个方向的复兴表现皆不如人意。从知识论层面来看待国学,国学的内涵包括的是有关儒家及传统文化典籍的研究,这既包括考据与训诂之学,亦包括国学知识的普及,以及国学概念的现代化改造与重新阐释。清儒在学术史上的最大成就正在于此。对经典进行认真考证、去伪存真,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科学精神主要体现为三个主要方面,一个是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规律,这是广为公众所接受的;一为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活动规律,例如哲学;三为对传统典籍的研究,这类研究不独为中国的国学所独有。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