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美关系如何破题?尽人事,听天命

http://www.CRNTT.com   2011-01-18 08:16:39  


  
  中国在根据自身改革开放需要,不断融入国际体系、摸索自身发展道路的同时,对美战略定位也在发生显着变化。上个世纪最后十年,中国一直视美国为中国崛起的最主要外部障碍。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显而易见,这里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主要是指美国,美国是中国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15年后,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这里主要强调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当然也提到美国的“霸权主义”,但只是作为世界“不安宁”的五大原因之一。可见,中国目前更多地视美国为相互依赖的另一方,而不再是“主要障碍”了。 

  总体而言,通过十多年的交往和磨合,中美均不视对方为“不可避免的敌人”,尽管双方是否为“友”的问题仍未解决,但是否为“敌”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双方均视中美关系为双赢博弈,而不是零和游戏,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中美关系向前走的基础。 

  中美关系的另一大变化是从“安全主导型”双边关系转向了“复合依赖型”。“复合相互依赖”的双边关系有三大特征:国家之间交往渠道的多样化、军事力量的作用下降、缺乏主导性议题。经过冷战后30年的发展,中美关系早已经超越国家对国家的关系,而成为国家对国家、政府部门对政府部门、城市对城市、企业对企业、个人对个人等多层次、多渠道交流。多元化、多渠道的交往,必然导致利益的多样化和政策的复杂化,从对外交往中获益不等的机构、企业和人群,也会形成某种形式的政策共同体。早在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江忆恩就预测,当中国从国际体制中得到利益并开始认同这个体制时,新的利益集团就会随之出现。在多元化的利益中,没有一个议题能主导全局。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中美两国学者总是习惯说,某一个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将迎刃而解。的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美双方都在关注少数几个问题。实际上,军事安全一直是一个主导性因素,中美之间的任何一种交往,都要放到军事安全的天平上衡量一下。但是,在2009年首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两国之间的对话除了涉及传统的台湾、人权和贸易议题,还涉及阿富汗、伊朗、朝鲜、巴基斯坦、苏丹、能源、气候变化等地区性或全球性议题,难怪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说,“除了没有讨论上月球,我们讨论了很多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