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韩国转型对中国的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14-07-10 09:55:42  


 
  1970年代,在继续坚持出口导向的基础上,政府开始实施重化工业发展战略。为了尽量缩短时间,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尽快建立起资本密集型的中间产品部门,政府决定改变1960年代的“一致性”分配原则,转而挑选一些大企业作为依靠对象,并为其提供极为优惠的资金支持。

  不久以后,在经济落后阶段为韩国的现代化立下汗马功劳的“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集权专制体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开始走向自身的反面,成为韩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此,韩国政府于80年代初颁布了法律、法规,开始走上“市场主导型经济”的道路。90年代,韩国“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大大削弱,市场的主导地位日渐增强。

  韩国的经济快速发展:GNI到1991年增至5253美元,90年代后半期以后,达1万美元以上,2006年达到17690美元,在短短40多年里增加了200多倍,由落后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先进,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国民生产总值在1995年已居世界第11位。

  从李承晚政权的专制政体、朴正熙政权的政府主导型改革、“维新体制”到金泳三的“文官政府”再到金大中的民主政府,大韩民国在民主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民主梦想的践行经过了漫漫长夜,在广大民众的奋力争取、政治精英的奔走呼号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所施加的强大压力下,民主政治的实现终于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韩国现代政治的发展历程在雄厚的现代经济基础上成为宪政民主不断推进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一般来说,向稳定的民主政体转型大体有两种方式:激进式和渐进式。俄罗斯是激进式转型的典型代表,这种方式的缺陷是需要付出极大的短期成本;韩国的转型则被视为渐进式转型的代表,如通过逐步减少政府干预以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通过民主化改革放弃原来的极权式政治体制等。依靠渐进方式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则需要承受较长时期的痛苦的震荡。

  20世纪60年代前的韩国非常贫穷落后,1962年人均国民收人GNI仅87美元,属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行列,2006年达到17690美元,由落后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先进,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韩国作为一个后发型的东方国家,其经济现代化的成功,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韩国模式”。这一模式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韩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转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由上述各方面形成的总的文明形态)历经了重大的变革,也为后发国家的社会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从一般的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极为关键的转型期。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经济发展都面临选择权衡问题,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巴西、阿根廷等国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丧失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政府则采取了较为合理的政策,保证了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2007年人均GDP为2568美元,已经进入了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考察韩国在经济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社会政治风险,研究韩国政府应对挑战的对策得失,对于中国解决好社会矛盾和发展问题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古语亦有云:“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原标题:韩国转型对中国的启示:如何实现经济高增长和政治转型

   2014-07-07 06:55:49 来源:和讯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