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去杠杆”最终途径:重构债务融资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4-02-26 09:18:00  


  中评社北京2月26日讯/减少债务,“去杠杆化”要比增加债务艰难得多。对于几乎所有的国家,“去杠杆化”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的“去杠杆化”,除了美、德两国,大部分国家都没有成功,有的甚至出现了“越降杠杆越高”的局面。在中国,“去杠杆”的最好方式,自然是债务与资产之间的置换,具体而言,大致有将部分城投债转为市政收益债、建立基础设施产权交易市场、以股权融资替代债务融资三种思路。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表示,国际经验表明,管理好“杠杆”重要,管理好“去杠杆”其实更重要。“去杠杆化”、修复资产负债表是化解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等的必经过程,然而,“去杠杆”的进程可以被管理得很好,也可能很差,甚至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冲击,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因此,管理好“去杠杆”对任何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考验。

  2012年启动的“去杠杆”化进程正在深入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特别是影响金融和流动性格局。今年1月,中国金融数据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一些数据彼此分歧甚至走势相左,“社会融资扩张,货币失速”成为最突出的特征。据央行最新金融月报,1月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为2.58 万亿元,比去年12月猛增1.33 万亿元,甚至超过2013年一季度的“天量”社会融资水平,但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下行,资产、负债两端显着背离:当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2469 亿元,但存款减少9402 亿元,同比少增2.05 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112.35 万亿元,同比增长13.2%,但狭义货币(M1)同比仅增长1.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1个百分点,M1与M2之间的剪刀差急剧放大。

  十多年前,虽然中国的金融业也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但还不至于爆发大风险和大危机,而即便出现局部风险,也完全能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来解决。因为那时候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关系还比较协调,尤其M2和经济总量的关系比较协调,市场所需要的流动性与实际投放的流动性基本一致。然而今天中国M2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经济总量所需要的市场流动性,与经济总量的关系已严重不协调了,市场流动性效率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这背后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