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略萨: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 | |
http://www.CRNTT.com 2010-10-11 10:13:25 |
略萨:一张完全标签化的面孔 如今的人们往往会给略萨贴上一些概念化的标签,如“拉美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作家代表”、“既反对极左也反对极右的知识分子”,以及“关心现实和政治的作家”等等,而30年前,当中国人刚刚开始接触拉美当代文学,当左翼、革命之类的名词,像今天的自由、良心等一样,是青年知识分子热衷的名词时,“拉美文学研究会”的油印讲义上,略萨早年支持“进步思想”、反对军政府暴政的事迹则被放在显着的位置上。 然而概念化的勾勒,往往并不能真切地描绘一个复杂人物的全貌。 作家略撒的政治生活 27岁一炮成名 出生在秘鲁、27岁就以《城市与狗》跻身拉美顶尖作家行列的他,可谓一炮成名,这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就是这一部小说,却在短短几年间内被翻译成20多国文字。这部充满辛辣笑料和噱头,迥异于同时代其它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巨著,对秘鲁军人的寡头统治和军队黑暗面的揭露不遗余力,却又不失生动真实,在革命热情汹涌的拉美,和左翼思想澎湃的西方知识分子圈里,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揭露黑暗惹恼政府 然而也正是这部作品让他第一次遭到秘鲁军政府的打压:小说被列为禁书,甚至被成捆拖到小说中的最主要场景——普拉多军校广场被当众焚毁。然而这并没能让他罢手,1973年,他的现实主义讽刺作品《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再度以鞭挞秘鲁军队黑暗面轰动世界,也再次被恼羞成怒的秘鲁军政府禁毁。 可是许多人却忽视了另一面:秘鲁军政府并非一味打压他,而是打一巴掌,给个红枣。他的第一个奖项来自其处女作、创作于1952年的剧本《印加王逃亡记》,授奖者正是秘鲁文化部;1965年,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绿房子》成为又一部划时代的代表作,仅两年后,该作品获得秘鲁最高文学奖——国家小说奖,此时距《城市与狗》被当众焚毁不过4年;1975年,由他亲自任编剧兼导演的《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被秘鲁军政府查禁,但也是在这一年,他被军政府授予“秘鲁文学院院士”的头衔。 失败的总统候选人 他曾经和许多同时代拉美作家一样,思想左倾,支持古巴革命,据说还加入过秘鲁共产党,但他在这一阶段并不似同行们那样,热衷于参加国内和洲内的抗争运动,而是舟马劳顿,在欧美各国巡回奔走,热衷于获取一个又一个名校的头衔,并在各种文化推介场合露面。 1971年,古巴诗人赫伯托.帕迪拉的被捕,让他对拉美左翼思想幻灭,从此急遽转向为右翼知识分子,他宣称“反对极左,也反对极右”,组建“图帕克.阿马鲁自由运动”,并在1990年汇合两个主流中右翼大党(出过一位前总统贝朗德.特里的人民行动党,和基层党员众多的克里斯蒂亚诺人民党)组成强大的竞选联盟“民主中心阵线”,走上了竞选总统的道路,甚至在第一轮选举中排名第一,最终却败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黑马藤森手中。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