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大陆:民共对话的阻力动力与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2-07-18 00:24:28  


 
  当然,或许有人觉得笔者过分乐观。在他们眼里,上述姿态不过是两党的政治语言,不必当真,因而不把它们看作是有助于实现民共对话的积极因素。但笔者认为,不可小瞧这些语言;政治交往中,“好言相劝”总比“恶语相向”好些,因为很多时候,善意语言本身会为争执不下的双方提供一个缓和紧张气氛的“台阶”。熟悉两岸关系史的人都清楚,缺少善意的政治语言曾经多么大行其道,两岸关系正常化进程曾经多么深受其扰。所以,我们应适时、适度地肯定两党“空中对话”中包含的善意元素,没必要动辄上纲上线“揭穿”它。

  (二)当前,双方虽然仍旧时有“敌对”言行,但另一方面,都不仅通过公开或隐蔽、直接或委婉的管道表达了对话意愿,而且也切实在对方“鼓励”下“单方面”采取了若干积极行动。

  中共方面:即使陈菊当着大陆高级官员的面,说出“‘中央政府’我们的马英九‘总统’”,大陆也没把会面搞得不欢而散,而且还继续积极欢迎并接待民进党籍县市长赴大陆交流;即使民进党籍学者并未“弃独”,大陆仍加大与其沟通力度,例如,邀请罗致政等人参加两岸关系研讨会,厦大台研院还曾主动邀请亲绿学者“探讨民进党与大陆对话的可能性及两党对话的共同‘政治基础’”(10)。

  民进党方面:委托智库规划两党交流对话平台,表示若执政将“延续前朝政策”,败选后多次展现务实调整大陆政策的企图,没有强力禁止民进党籍县市长赴大陆,没有杯葛罗致政等赴大陆参加学术活动,等等。

  当然,笔者也承认,这些现象,总体而言还比较少、比较浅,离民共对话真正开启所需要的条件、气氛还差很远,但也弥足珍贵,毕竟比那些“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要好得多。

  (三)纵向地看,双方对两岸关系、民共关系的认识、态度、对策,虽未灵活到完全与时俱进的程度,但也绝非一成不变地僵化停滞,而是屡有调整,并从中获益,显示了双方处置党际关系的政治思维都具有一定柔韧性、可塑性。下面仅举较具代表性的几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