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融合发展的经济维度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1-09-26 00:11:51


图1:2000-2021年台湾地区对主要经济体出口所占比重
图2:2000-2020年台湾对大陆(含香港)贸易顺差及其占GDP比重
表1:2001-2020年台湾对大陆(含香港)贸易顺差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中评社╱题:两岸融合发展的经济维度分析 作者:殷存毅(北京),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吴维旭(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

  【摘要】两岸经济关系通过长时期、大规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已在经济的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初步形成了经济融合的趋势,简言之,即台湾经济各个层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陆的要素资源和市场资源,从而形成了台湾社会或民众与大陆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这是不以人的主观好恶为转移的大势所趋,也是遏制“台独”变为现实最强有力的物质力量之一,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两岸融合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内涵的综合性概念,其中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功能。经济融合寓于两岸经贸交流活动中,这是近四十年两岸关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祖国大陆现已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及台商第一大投资地。这对于两岸的经济融合究竟产生什么影响,或怎样界定和测度两岸经济融合状况,这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问题,也是对两岸关系现状及未来进行战略判断不可或缺的基础研究。

  关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相关已有研究分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用贸易依存度以及贸易制度理论(如共同市场等)来评析两岸的经济联系密切程度;二是基于产业分工理论亦即产业链或供应链的关联性,论述或分析两岸产业合作的状况与特点。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都有助于瞭解两岸经济融合问题,但似乎欠缺对两岸经济融合的理论系统性论述和测度。经济融合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是一个不同经济体间的互动或互嵌的过程,经济活动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观测或研究层面或维度,因此,对于两岸经济融合问题的研究分析也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展开,才能较为全面系统地评析两岸经济融合的状况与特点。

  一、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宏观视角

  经济体之间经济互动和互嵌的影响,首先会反映在贸易上,而由于台湾是典型的海岛外向型经济体,贸易在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是“首位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两岸在经济规模、市场规模和人口规模等方面处于极端不对称状态,两岸经贸对大陆和台湾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我们分析两岸经济融合的宏观层面,主要就是要分析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增长的影响。

  1980年代末两岸逐渐恢复经贸交流,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也发生剧烈变化,原本较为稳定的对美经贸依赖关系、台湾产业结构及其生产布局,也随着“冷战”结束、大陆崛起、以及全球分工网络勃兴而有所改变。两岸在比较利益条件基础上极易形成高度互补关系,台湾具有资金、技术与国际联系的优势,具备良好工业基础的大陆可为台湾厂商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充沛劳动力与广阔市场。

  2000年后两岸加入WTO,台湾厂商在大陆的布局与产业集聚越趋成熟,促成“台湾接单、大陆当地加工生产出口”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与互补贸易模式,大陆逐渐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参见图1)与海外生产基地,台湾籍由对大陆投资带动两岸贸易获得庞大顺差幷推动岛内GDP的增长(参见图2、表1),另一方面通过“台湾-大陆-欧美日”的三角贸易创造可观的服务贸易盈利。自1990年代至今,台湾外贸对美国的依存度逐渐降低,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逐年升高。

  (图1:2000-2021年台湾地区对主要经济体出口所占比重)

  (图2:2000-2020年台湾对大陆(含香港)贸易顺差及其占GDP比重)

  (表1:2001-2020年台湾对大陆(含香港)贸易顺差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到,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性影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岸贸易对其整体贸易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台湾对大陆出口占其出口总额近半壁江山;二是对台湾贸易平衡具有重大影响,若没有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台湾整体贸易将会出现逆差;三是对台湾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根据GDP计算方法,贸易顺差是GDP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1可以看到,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在两岸贸易中获取的顺差对其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每年都是很高的,而且是世界其他任何经济体不可比拟的。上述三个方面充分证实了一点,即台湾经济增长离不开大陆经济的支持,这也就是一种宏观经济融合性的显现。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