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分析|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东亚|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设为首页】【】【中评邮箱

推动高雄与厦门港口经济合作,促进两岸城市交流
  台湾“九合一”选举后,民进党当局面临岛内要和平要发展的民意压力增大,同时两岸的防疫政策也作了调整,地方性两岸城市交流合作因而面临新机遇。推动高雄市与厦门市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而加强两市港口经济交流合作是较好的切入口。高雄港口经济发展经历了兴衰过程,目前要摆脱发展困境,关键在于突破两岸关系僵局,加强与大陆港口经济的交流合作。……
从两岸政经关系发展看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前景
  纵观1979年以来的两岸政经关系不难看出,两岸政治相向而行时期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持续融合与发展,尤其是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2008年—2015年两岸经济合作进入制度化合作阶段;两岸政治上背道而驰之时,两岸经济合作与发展则出现倒退。……
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台湾社会群体结构演变与特殊群体现象
  台湾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移民社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台湾社会出现不同的族群或群体,还有不同历史时期不受关注的不少特殊少数社会群体。不同族群或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与复杂的两岸情感。我们常常习惯性用所谓四大族群观察台湾社会结构,其实是不完全准确的,需要从微观层面瞭解与观察台湾社会特殊群体现象,进而全面、历史地认识台湾社会群体结构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知中疑美:拯救台湾的中道
  朱云汉逝世后,我仔细回想他以清冷的批判意识倡议“知中疑美”,其实传承了胡佛教授当年创立“澄社”时的“中道”理想。胡教授生前经常对老友慨叹:在“民粹主义”盛行的台湾,学术界讲究的是“西瓜偎大边”,所以很难找到“中道”的市场。然而我却相信:他们师生二位“穷其一生之力”所提倡的“知中疑美”,正是拯救台湾的“不二良方”。……
两岸“破冰”的历史记忆与启示
  30年前历史性的“汪辜会谈”,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汪辜会谈”之所以能够成功举行,重要的原因是有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为政治基础,得到两岸强大的民意支持。“汪辜会谈”的重要启示是:台湾问题是两岸中国人家里的事,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两岸协商谈判的地位“平等”,大陆没有“矮化”台湾;两岸可以“求同存异”,更需要“聚同化异”。……
“汪辜会谈”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的再考察及其启示意义
  从国民党败退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经历了“隔海对骂”和“单方喊话”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当局允许台胞到大陆探亲,两岸民间交往实现零的突破。为解决两岸交往中出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海协会和海基会因此成立,双方在达成“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举行“汪辜会谈”。……
台湾的政党轮替:状况、特点与趋势
  2000年台湾“大选”后国民党下台、民进党上台执政;2008年民进党下台、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台湾出现政党轮替。到了2016年政党轮替再现,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至今台湾经历6次“大选”和3轮政党轮替。笔者对这6次“大选”选举结果和数据进行梳理,结合这3次政党轮替时选举基本情况,分析其特点,从政党认同的视角对台湾政治发展态势提出看法。……
台海变局下的两岸关系:矛盾与问题
  近年来,中美及两岸在台海的力量对比和互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导致中美、两岸、美台关系结构出现显着变动,台海变局出现。随着中美竞逐的加深,两国围绕台湾问题的主权与霸权矛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愈加深刻,幷与两岸间的主要矛盾形成叠加,进一步凸显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矛盾性、冲突性和对抗性。……
台美关系的观察与思考
  两岸统一的障碍在美国,乱源在台湾。美国以维护其霸权、遏制中国崛起为目的,运用“台湾牌”不断在台海地区拱火,试图以代理人战争“以台制华”,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台湾民进党当局则视中美博弈为“以战谋独”的天赐良机,一方面配合美国,想方设法刺激大陆做出强烈反应,营造台海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以武拒统”凝聚大选基本盘、拓展中间选民票源;更是用“倚美谋独”凝聚朝野共识,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在国际上挑战一中原则。……
岛内“台独教育”发展演变与对青年“国家认同”的递进影响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心理基础是台湾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而正处于思想萌发和激进时期的台湾青年在思想上的“国家认同”,对于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科学教育与国家认同观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台湾教育政策的变迁对民众的“国家认同”观产生了重大影响。扭曲真相、重塑认同、歪曲史观的“台独教育”割裂了两岸精神纽带,解构了“一个中国”的根基。因此为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加强文化沟通和教育,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推进实现祖国统…
台湾的角色与两岸机遇期分析
  未来三年可能是两岸避免冲突的机遇期,也可能是出现协商谈判的关键期。美国作为区域霸权,遏制中国大陆,在美优先前提下与之竞争的关系不会改变,短期内持续斗而不破。从美中台三角关系而言,台湾将被动服从美方指挥,而成为美方棋子,或者代理人角色(一如俄乌战争的乌克兰),则很容易进一步在台海冲突中成为战争的前沿及美中博弈下的台海战争代理人。在未来的三到五年,终止内战、避免军事冲突、外交空间协商以及两岸终局安排等四项议题,必将面临严峻考验,而且有…
中共二十大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思考
  中共二十大是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会,对中国未来的国家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建设中国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经济治理体系和优化提升企业经营环境的举措,将极大改善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经营环境,也为两岸经济的融合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大环境。台资企业应深刻把握新发展格局下大陆经济运行出现的新特点,积极创造企业内外双循环互动新发展模式。……
“和统”与“武统”选项缘何不可偏废?
  “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优先选项。但是,近年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及美台互动的态势,使得“和统”障碍不断增多、阻力持续增大。与此同时,美国一再表示强烈反对中国大陆的“武力统一”选项,不惜运用吓阻策略;美国强调反对任何改变现状或破坏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单方面举动,妄想使中国两岸不统一的现状无限期维持下去。概而言之,美国试图阻挠中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对于中国大陆来说,“和统”与“武统”选项不可偏废,应根…
政治规制与经济自治:“两制”台湾方案刍议
  本“两制”台湾方案是对统一后台湾治理的制度安排设想或框架,是实事求是地以差异化治理方式解决历史性结构问题的理性策略,是对“一国两制”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其核心要旨在于“政治规制,经济自治”。政治方面,台湾既有的政治制度可以存在,但必须从法律、政治运行体制机制等方面坚决进行“去台独化”,预防其制度内生性的政治风险。……
当前两岸教育交流现状分析及路径探讨
  后疫情时代,随着民进党当局坚持“政治抗疫”,大肆控制岛内舆论及操弄“抗中保台”攻击中国大陆,两岸互信基础遭遇到严峻挑战。而两岸的教育交流更是首当其冲地成为民进党当局反对大陆的“牺牲品”,两岸的教育交流可以说已经被人为地按下了“暂停键”,在阻断两岸教育交流的同时,民进党当局更是不顾两岸有识之士的反对,大肆推行“去中国化”、蓄意篡改教科书、推行“本土语课”,其种种割裂两岸文化、历史的行径令人不齿。……
九合一选举对未来台湾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影响研析
  台湾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创下1989年投入地方选战以来的大败,地方县市长仅取得五席,比1989年首度参选斩获六席还少一席。民进党因高端疫苗及防疫政策疏失,及陈时中的高仇恨值,使北蓝南绿的格局再次成型。抗中保台牌在地方选举失效,而且使用司法追查的手法在宜兰及新竹市并没有奏效。林志坚的论文门事件,让青年朋友们认清政治人物的真面目,也连动影响新竹市及桃园市选情。……
强化对台青年成长教育,壮大反“独”促统统一战线
  台湾青年是台湾政坛的“新生力量”,政治参与热情持续增温,在台湾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纵观“台独”逆流及其发展动向,未来,反分裂、反干涉的“双反斗争”将进入更加复杂严峻的新阶段。台湾青年世代是大陆统一战线工作中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民进党当局“倚美反中”、“谋独抗统”背景下,在这场关乎中华民族复兴、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反分裂、反干涉的“双反斗争”中,台湾青年不能缺位。做好台湾青年成长教育工…
“反代理人战争”与“一中两宪”政治现状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在2001年出版的名著《大国政治的悲剧》中指出:面对中国崛起的必然趋势,美国将采取“诱杀策略”,设法诱使台湾和大陆卷入一场长期而且血腥的“代理人战争”,自己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隔岸观火,尽量避免跟中国发生核冲突。蔡英文上台后,为了谋求“台独”,不惜采用各种手段,破坏海峡两岸“一中两宪”的政治现状,致使两岸关系濒临断裂。……
“逼统”战略:理论内涵、驱动因素及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1949年以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民进党当局的谋“独”行径导致两岸关系紧张,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破坏和平统一的前景,是争取和平统一进程中必须清除的障碍。……
积极引导台湾民众树立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应有认知
  【摘要】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逐步消除两岸对立、隔阂和误解,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既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高质量统一的必然要求。推动两岸心灵契合的核心要义,就是在中华民族复兴、祖国统一大业重大问题上建立两岸同胞共同的认知。要着力建立民族复兴、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可以预见的认知,扩大“被统一”意识。使台湾同胞认知到,两岸统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有生之年就会到来。……
   共1110条﹐第1/56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第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