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
http://www.CRNTT.com   2023-10-20 02:16:19


   
  一是要抓紧破解农业困境。从农业自身发展来看,尚面临两大困境。一是与非农部门相比,农业部门劳动力持续流出,农业竞争力不足。最明显的是,中国农业劳动力占国内劳动力总量的比例为25%,但产出却只占GDP的6%。相比之下,农业劳动生产率严重低于非农产业。农业生产效率低有多种原因,除了市场机制不能全面反映农产品真实价值之外,还包括生产者自身能力不足、生产工具落后、劳动对象局限以及科技支撑不足等。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劳动力会自发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现状,可能会继续催生劳动力外流,从而加剧农业困境。二是国际竞争力不足。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其核心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然较低,长远看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当前,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但由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小农户在采用新技术时往往受到制约,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西方发达国家垄断国际农产品定价权和质量标准体系,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品牌溢价。由于诸多因素削弱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旦出现全球市场封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将面临严峻考验。
  
  二是要抓紧摆脱农民困境。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劳动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伴随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速持续超过城镇居民收入,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相关数据显示,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增长缓慢,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持续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业收入增长困难,会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加剧农业困境。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发达经济体人口总量约10亿人,其中农村人口约1.5亿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农业问题相对容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按照农村常住人口的口径来算,约有5亿农民,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既紧迫又艰难。
  
  三是要抓紧走出农村困境。农村是亿万农民的家园,是其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在中国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和城镇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快速增长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快速发展的工业和服务业主要聚集在城市周围,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也更加充足。而农村却存在人口减少、资源要素外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等问题。目前来看,尽管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有显着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年轻劳动力离开农村奔向城市,为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弱化了农村自身发展能力。
  
  党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受制于人均资源不足、底子薄、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三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
  
  牢牢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奋斗目标
  
  文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百余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业不仅是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更关系到现代化的质量成色。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决策部署,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脉相承。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国际上农业强国普遍具备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等共同特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农业生产中的资本要素和科技要素投入,推进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水平,改变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状,推动农业由大向强的转变。同时,还要从中国国情农情出发,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吸取国外农业发展曾经出现过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深刻教训,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是对农业强国建设重要性的生动阐述;“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大农民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充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民全面发展、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建设农业强国,也是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贡献中国力量”,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新征程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奋斗目标,全面系统把握农业强国内涵,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