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四川粮食生产大县秋收见闻
http://www.CRNTT.com   2023-09-29 20:02:39


  中评社北京9月29日电/据新华社报导,收完田里的水稻,将一袋袋稻谷装车,交给当地粮食收购企业……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鹤林村村民刘斌拿到钱,发现他家13亩地的谷子比去年多卖6000余元。刘斌想知道是哪儿多赚了钱,就开始细细算起了账。

  “一亩地的谷子去年收了1300多斤,而今年达到近1600斤,多收了300斤左右;每斤谷子的收购价又比去年多了2毛钱,一亩地就比去年多卖了差不多500元,13亩地差不多就多卖了6000余元。”刘斌欣喜地说。

  种粮不增收,是人们对粮食种植的固有印象,也是困扰种粮户的“老大难”问题。“三秋”时节,记者在四川粮食生产大县走访时发现,随着订单农业、优良水稻品种的推广,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快普及,不少地方水稻亩产有所增加,米质也大大提升,实现增收的农户越来越多。

  水稻亩产增加,首先得益于优良水稻品种。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让刘斌家地亩产增加的水稻品种“泰优粤禾丝苗”是三台县2023年粮油“三品”工程的主推品种,亩均可实现增产200至400斤,三台县今年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

  “好品种不仅增产,打出来的米的品质也特别好,企业收购价高一些,市场上也好卖,大家都赚钱。”一名粮食收购商说。

  在四川省会理市鹿厂镇银坡村的水稻现代农业园区内,风吹稻田,稻谷飘香。村民肖玉仙3.5亩田地里金黄的水稻长得又紧又密。“今年镇上引导我们种‘滇禾优615’,发现这个新品种特别适合我们这一带比较乾燥炎热的气候,估计每亩增产300斤没啥子问题,米也很香,肯定能卖出好价钱。”肖玉仙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