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历史与规律
http://www.CRNTT.com   2021-10-05 00:14:35


美国在介入台湾“大选”问题上言行不一。
  中评社╱题: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历史与规律 作者:王伟男(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台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摘要】自1996年台湾首次举行“大选”至今,美国从未间断对台湾“大选”的介入。本文梳理了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历史,总结出若干规律,主要包括:在介入台湾“大选”问题上言行不一;中美关系平稳或紧张的基本态势是影响其介入取向的首要因素;对台湾“大选”的介入方式灵活多样;介入台湾“大选”的一个重要策略是不反对具有明显优势者。美国对2020年台湾“大选”的介入取向表明,美方不再把台海和平与稳定作为其介入台湾“大选”的基本取向之一。大陆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进步来提升自己影响台湾政治走向的能力。

  一、引言

  选举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的政治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政治权力实现平稳过渡和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选举的结果不仅直接决定着当事国/地区的政治秩序,也会对其对外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其他相关国家/地区也希望该国家/地区的选举结果符合自已的利益诉求。正因为此,许多有能力的国家/地区都希望对其他特定国家/地区的重要选举进行某种形式的介入或干预,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从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史来看,一个国家/地区介入另一个国家/地区的重要选举确实是常见现象。冷战期间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经常干预各自阵营成员、对方阵营成员、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地区的选举事务。某些国家/地区通过游说、政治献金等途径,对其他国家/地区的选举施加影响。这种现象到冷战结束后幷未消失。此外,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向某个国家/地区派出观察员或工作团队,监督或协助其选举事务,也是冷战后国际社会介入某个国家/地区选举的重要形式。当然,这种形式是得到国际授权、也得到当事国/地区同意的合法介入。

  最近几年来,非法或处于灰色地带的跨国/地区选举干预,正在成为国际舆论讨论的热点议题,其中尤以美国部分人士指控俄罗斯在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期间透过散布假消息、甚至以黑客手段窃取美方敏感信息以干预美国大选的“通俄门”最为引人注目,这件事甚至导致美国国会民主党人士提起针对特朗普总统的弹劾案。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人曾于2018年9月27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会议上,指控中国试图干预美国2018年的中期选举,遭到中方严正否认。①事实上,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量,几十年来一直干涉作为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对台湾地区的历次重要选举通过各种方式施加影响,也是美国实施对台政策的重要途径。

  二、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历史回顾

  众所周知,中国台湾地区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依照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建立起来的,各种规模的选举是其政治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开始于1996年3月、此后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选举,即所谓的“大选”。除“大选”外,目前台湾地区的重要选举还有在“大选”同一天举行的“立法委员”选举;以县市长和县市议员选举为主的“九合一”地方选举。各个政党和社团组织内部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选举活动,主要政党如民进党和国民党的党主席选举较为引人注目。而美国最在意的是四年一次的台湾“大选”,因为在“大选”中胜出的政党和个人及其组建的执政团队,是代表台湾当局与美国打交道的行为主体。美国要确保台湾当局能够服从、至少不违背美国的意志,维护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战略利益。因此,美国对台湾历次“大选”几乎无役不与,以多种形式和手法影响选举结果。本节先对迄今为止的七次“大选”及美国介入情况进行简要回顾,下节再探讨其中的若干规律。

  1、1996年“大选”

  1996年3月23日,台湾地区举行了开启民主化进程以来的首次“大选”。美国一直是台湾地区民主化进程的最重要的外部推手,所以确保这次“大选”成功举行也符合美国的期待。而李登辉被奉为台湾的“民主先生”,也是美国国会里亲台议员们力捧的对象。早在这次“大选”前的三年时间内(1993-1995),美国第103届(1993-1994)和104届(1995-1996)国会先后提出近20项涉台提案,其中多数都建议美国行政部门对台湾当局的官员发放赴美签证和派遣美国内阁级官员赴台访问。这些提案中最后有3项完成立法,6项修正案获得通过。虽然这些法案对行政部门没有强制力,但确实对当时的克林顿当局造成很大的国内政治压力,其直接结果就是不得不违背之前拒绝李登辉访美的政策声明,放行李登辉于1995年6月以康奈尔大学校友的身份访问美国。②毫无疑问,此事对于提高李登辉在台湾选民中的声望、确保他在次年的“大选”中获胜,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李登辉访美后,中方为了表达严正立场,从1995年7月份开始,在台海地区举行多次军事演习。在1996年3月台湾“大选”前半个月左右,大陆军方又在相关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都做出了强烈反应。一些国会议员声称美国应该承诺“保卫台湾”,要求向台湾出售更先进的武器,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以及在台湾“大选”结束后邀请当选的领导人访问美国。③美国国防部派出两个航母战斗群集结在台海附近水域与大陆军方对峙。这也是美国自1970年代越战结束后在东亚地区最大的一次军事集结。五角大楼发言人声称,这些军事调动是为了“确保中国人对我们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不会做出任何错误估计,幷向我们在这一地区的朋友再次表明,保持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我们的利益所在”。④随后,李登辉在“大选”中击败另外三组候选人,以54%的得票率高票当选。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这次“大选”实际上是在美国的武力保护下完成的,美国对这次“大选”进行了最直接、也最“暴力”的介入。

  2、2000年“大选”

  2000年3月20日的台湾“大选”,是台湾政治发展史上实现首次所谓“政党轮替”的“大选”。在“大选”前的1999年7月,时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公然提出“两岸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再次紧绷。李登辉在这个时间点提出“两国论”的根本目的,从长远来看是在下台前充分利用手中权力,加大在岛内舆论场营造“台独”政治氛围的力度,加快推进“台独”思潮合法化的进程;从短期来看则是暗中配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及其候选人陈水扁,打击当时明确反对“台独”且选情相对乐观的宋楚瑜。特别是为了进一步打击宋楚瑜,李登辉还指使国民党人士于1999年12月9日抛出“兴票案”,⑤受此影响,宋楚瑜的清廉形象遭到打击,选情转差,最终以小幅劣势败给陈水扁。

  美国国会当时正极力推动《加强台湾安全法》的立法进程,企图以此取代《与台湾关系法》,向台湾当局提供更多、更明确的“安全保护”。克林顿当局面对国会的压力,一方面向中国大陆多次强调反对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另一方面也对陈水扁的言论有所压制,以安抚中国大陆。陈水扁以此为契机,在竞选过程中策略性地淡化“台独”立场,提出所谓“新中间路线”,从而既迷惑了部分反“台独”的选民,也迷惑了克林顿当局。在选举前的最后几天,美方终于松口表示“不反对陈水扁当选”,实际上解除了岛内部分亲美民众对陈水扁上台后可能导致台美关系紧张的疑虑,成为陈水扁走向台湾地区最高权力殿堂的“临门一脚”。

  此外,当前述“兴票案”持续发酵幷严重冲击到宋楚瑜的选情时,宋楚瑜的政敌也曾指控其长子宋镇远利用“兴票案”中“不法所得”在美国加州购买五栋房屋,而宋镇远自述其购房款主要来自他在美国工作的薪酬收入。以美方的情报能力和发达的金融系统,他们应该有能力很快查清该款项的实际来源。如果宋镇远所言属实,且美方及时公开澄清,就会对宋楚瑜的选情产生正面效应,甚至改变整个选举结果和台湾政治进程,推迟“台独”分裂势力上台执政的时间。而当时的美方选择沉默,幷未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

  3、2004年“大选”

  2004年3月20日的“大选”,是台湾选举史上最具争议的一次“大选”。陈水扁在第一个任期内先后抛出“一边一国论”“台独时间表”“公投绑大选”等挑衅性议题。此时的美国仍处于反恐战争状态,中美关系因反恐合作而处于较为平稳的态势,美国此时不希望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遭到破坏,迫使美国分散精力和资源来应对。因此,针对陈水扁的一些挑衅性言行,除了大陆方面多次进行警告与抨击外,美方也多次向台湾当局发出警告,甚至给陈水扁贴上“麻烦制造者”标签。⑥

  2003年12月2日,白宫发言人明确要求陈水扁当局“不要发表或进行任何足以提高两岸紧张关系或妨碍对话的言论或行动”。最严厉的反应发生在2003年12月10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白宫会见到访的中国总理温家宝时公开表示:“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单方面采取行动改变现状,这是我们所反对的。”⑦小布什的明确表态是对陈水扁的重大打击。在“大选”前的2004年2月11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又在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说,美国没有看到台湾举行“公投”的必要性,美方对台湾“公投”的任何一个议题都不支持。⑧大陆和美方的压力,以及初现端倪的陈水扁家族贪腐案,使得台湾选民更加谨慎。“大选”前的多次选举民调表明,陈水扁的支持度低于泛蓝阵营候选人连战平均5%左右,⑨前者的执政优势幷没有体现出来。但由于“大选”前一天发生了离奇的枪击案,在次日的投票中陈水扁以微弱优势胜出。

  面对这样的选举结果,泛蓝阵营普遍怀疑枪击案是陈水扁团队的自导自演,目的是栽赃和抹黑国民党,为民进党争取同情票。于是,泛蓝阵营提起“选举无效”之讼,幷发起大规模抗争活动,连续多日在“总统府”门前广场上集会示威。面对这样的局面,美方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方针,促使台湾政局保持稳定。美方先是积极安抚泛蓝阵营领导人,要求他们不要升级抗争形式;然后又要求陈水扁不得采取镇压措施,争取让抗争和平落幕;再以台湾当局“中选会”已公告陈水扁当选为由,由白宫发表声明祝贺陈水扁当选,幷以此向泛蓝阵营施压,要他们接受既成事实,停止抗争。美国此举实际上属于“选后介入”,主要目的是维护台湾政局和台海局势的稳定,但在客观上等于帮助了陈水扁。美国的实用主义手法由此可见一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