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历史与规律
http://www.CRNTT.com   2021-10-05 00:14:35


 
  三、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主要规律

  从以上回顾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规律:

  首先,美国在介入台湾“大选”问题上言行不一。美方(特别是白宫、国务院、美国在台协会等机构的官员)经常声称基于“民主原则”不会介入台湾选举,对任何一个候选人和政党都“保持中立”。但从上述历史回顾来看,美国对台湾大选的介入几乎无役不与,“不介入”和“保持中立”的表态祇是外交辞令而已。在某些特殊个案中,美国对有能力澄清的事情故意隐瞒或不做澄清,貌似“不介入”,实际上也是一种介入,如美方在2000年对宋楚瑜“兴票案”的“无所作为”。从历次台湾“大选”来看,美国无论是支持或反对哪个政党或候选人,其背后都蕴含着美国基于对主观认知的国家利益的算计。美国在台协会前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曾指出:“美国会检视任何一位候选人在相关政策上所追求的东西,是否与美国在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本利益一致”;该协会台北办事处前处长张戴佑(Darry Johnson)也曾表示:“美国观察的角度是谁最能妥善处理台湾与美国的关系。”⑲

  第二,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是影响其介入取向的首要因素。当中美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美国会照顾到中方的关切,其介入取向在总体上有助于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如2004年和2008年对陈水扁的明确反感、2008年和2012年对马英九的明确好感、2012年对蔡英文表示不信任。2004年选后所做的干预从根本上说幷非为了帮助陈水扁,而是为了稳定台湾政局,虽然这在客观上确实对陈水扁继续执政更有利。而2004年、2008年、2012年时恰恰也是中美关系基本稳定的时期。但当中美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时,其介入取向很可能损害中方利益,不利于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996年“大选”前美方派航母战斗群反制中方的军事演习,以削弱中方对李登辉当局的威慑效果;2017年以来美方与蔡英文当局的密切互动、对台政策的法制化倾向,都是以中美关系趋向紧张为基本背景的,都不利于台海和平与稳定。

  实际上,从2020年“大选”来看,美国不仅不把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当作基本取向,反而纵容已经高度紧张的台海局势继续恶化,这应该是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台海政策的一个根本变化,更是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重要体现。在新的中美关系背景下,美方不再认为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更符合美国的利益,而有可能认为适度可控的不稳定更有助于美方对中国施加牵制,因而也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第三,美国对台湾“大选”的介入方式较为灵活。由于台湾在美台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使得美方可以对台湾予取予夺,但具体手法则因时因势而异。有选前介入也有选后介入,有明确介入也有模糊介入,有正式介入也有非正式介入。迄今为止的绝大部分介入都是在“大选”前进行的,少数的选后介入案例基本上是为了安抚相关利益方、确保选后台湾政局和台海局势的稳定。除了2004年“大选”后为防止蓝绿阵营走向暴力冲突而进行斡旋外,2016年蔡英文当选后美方也曾派出多位现任和卸任官员,分别赴大陆和台湾进行斡旋,防止两岸双方发生“误判”、引发危机。

  明确介入是指美方直接对特定候选人或选举中的特定议题做出倾向性评价,模糊介入是指做出一些看似与选举幷不直接相关、实则能对选情产生微妙影响的言行。2008年“大选”前最后一天,包道格公开澄清马英九的美国绿卡已经失效,就属于典型的明确介入。2016年“大选”前美方表面上对先后访美的蔡英文和朱立伦“一视同仁”、对马英九计划登陆太平岛的刻意阻拦,则属于模糊介入。

  正式介入是指美国官方做出一些意图影响台湾选举的言行,非正式介入是指身份特殊的非官方人士做出一些意图影响台湾选举的言行。1996年“大选”前以武力手段为其“护航”、2000年“大选”前由美国官方表态“不反对”陈水扁当选、2004年和2016年两次“大选”后直接派高级官员赴两岸斡旋,都属于正式介入的范畴。由卸任的前涉台官员、与官方关系密切的智库或学者公开发言或受访,对即将到来的“大选”做出一些倾向性评论,则属于非正式介入。事实上,非正式介入由于其隐蔽性好、弹性空间大,是美方最常使用的介入方式。

  此外,还可以从介入的领域进行分类,如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美方具体采用哪种介入手法或从哪个领域进行介入,主要依据其对中美关系、两岸关系和台湾选情的主观研判。不过,也确实存在一些很难界定其属于哪种方式的情形。比如,美方公布对台军售的时间点选择、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重要涉台立法等,就很难界定是对即将到来的“大选”的介入,还是从整体上支持台湾的举措。另外,美国国会里有一股不容忽视的亲台势力,他们对台湾当局的支持实际上是“全天候”的,他们的某些涉台提案或言行也幷非祇在台湾“大选”期间才会出现。因此,对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行为,我们还需要更加全面、更加细致的观察。

  第四,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一个重要策略是不反对具有明显优势者。1996年、2008年、2016年和2020年的台湾“大选”,都是强弱对比较为明显的案例。1996年时美方用武力为强势的李登辉“护航”,2008年时美方明显倾向选情较强的马英九,2016年和2020年时美方表面上“保持中立”,幷没有对选情明显较强的蔡英文施加压力。美方这种“顺势而为”的实用主义策略,有助于未来它与胜出的执政者打交道。因此,祇有当选情处于胶着状态、主要竞争方势均力敌时,美国的介入才会显得极为重要,如2000年时虽然宋楚瑜的优势强一些,但幷非压倒性优势,美方对“兴票案”保持沉默、最后又表态“不反对”陈水扁当选,很快就扭转了选情。2012年“大选”时马英九和蔡英文的选情曾出现“死亡交叉”,美方对马英九的支持和对蔡英文的不信任,最终成为马英九成功连任的重要外力之一。

  2004年“大选”则是一个特例,当时选情也是胶着状态,连宋阵营虽有优势但幷非绝对优势。美方基于中美战略合作考量,选前曾多次表达对陈水扁的不满。陈水扁在“3·19”枪击案争议中以微弱优势当选后,美方又快速介入进行补救。因为美方知道,如果强行翻盘,将使岛内政局失控,不符合美方利益。

  四、结语

  在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既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也是一个约束力量。自1950年代起美国从未放弃将台湾改造为西方式民主政体的目标。“民主台湾的出现是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实力与影响力持续作用的结果”。⑳然而,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美方显然不愿看到台湾民主政治完全自由放任地发展,而更必须对之施加某种形式的约束。美国对历次台湾“大选”的各种介入,正是这种约束的一种体现。我们也知道,台湾社会里浓厚的亲美氛围是美国能够对台湾“大选”、乃至其他事务施加影响的根本原因。但美国毕竟祇是台湾政治发展的外部力量,作为一个拥有2300多万人口的社会共同体,台湾地区的政治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其内在逻辑决定的,外因祇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而且,从地理、历史、文化等角度来看,中国大陆本应具有比美国更强大、更有效的影响台湾政治发展的能力。大陆方面如果继续坚持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那么就必须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进步来增强这种影响能力。

  注释:

  ①中国外交部:中国历来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央视网:http://tv.cntv.cn/video/C10336/c33beea01178466cb7d56b9c69dccc60

  ②White House Daily Briefing, May 23, 1995, Transcript by Federal News Service.

  ③陶文钊着:《中美关系史(修订本)(1972-2000)》,世纪出版集团,2016年,273-274页。

  ④陶文钊着:《中美关系史(修订本)(1972-2000)》,世纪出版集团,2016年,272-273页。

  ⑤1999年12月9日,前国民党籍“立委”杨吉雄举行记者会,指控宋楚瑜在任国民党秘书长期间,其长子宋镇远刚退伍却用巨款购买上亿元中兴票券,且帐户里还留有一亿四千多万。此即谓“兴票案”。此外,也有人指控宋镇远在美国加州所购五栋房屋的款项也来源不明。2001年1月21日,台当局检方对“兴票案”做出侦结,认为此案与相关罪行的构成要件不符,决定对宋楚瑜等五人不予起诉。

  ⑥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议题后,曾被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称为“麻烦制造者”。2003年11月陈水扁抛出“公投绑大选”议题后,也被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称为“麻烦制造者”。参见郭震远:《国际社会谴责麻烦制造者》,《瞭望》,2008年第2期,第47页。

  ⑦华夏经纬网:“两岸关系大事记”,2003年12月,http://www.huaxia.com/lasd/lagxdsj/2004/02/475090.html?kgr

  ⑧华夏经纬网:“两岸关系大事记”,2004年2月,http://www.huaxia.com/lasd/lagxdsj/2005/08/475092.html

  ⑨苏起:《两岸波涛二十年纪实》,(台)远见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第384页。

  ⑩中国日报网:“美国严重关切台湾‘入联公投’”,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g/2007-10/25/content_6207131.htm

  ⑪美方相关人士的涉台言论,可参见华夏经纬网:“陈水扁公开呛声美国”,http://www.huaxia.com/zt/rdzz/07-088/539168.html?oeld3

  ⑫中新网:“帮马解套?美前驻台官员称绿卡1年不用自动失效”,http://www.chinanews.com/tw/twyw/news/2008/03-21/1199131.shtml

  ⑬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可参考林冈:《再论台湾政党政治的演变》,《台海研究》2016年第2期;李文艺:《2008年以来台湾民心走势与策略思考》,《现代台湾研究》2016年第4期。

  ⑭大陆学者张华曾对美国介入2012年台湾“大选”的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可参见张华:《对美国介入台湾大选的思考》,《统一论坛》,2012年第2期,第23-25页。

  ⑮参见林冈:《再论台湾政党政治的演变》,《台海研究》2016年第2期,第48页。

  ⑯关于美国介入2016年台湾“大选”的情况,可参考王亮:《美国因素对台湾“大选”的影响》,外交学院2016届硕士学位论文,第20-23页。

  ⑰例如他关于“一国两制”的激烈表态。

  ⑱关于台湾问题是否被边缘化的讨论,可参见王伟男、周文星:《特朗普时代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中国军事科学》,2018年第4期,第40-47页。

  ⑲张华:《近2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的美国因素分析》,《台湾研究》,2015年第3期,第45页。

  ⑳John W. Garver, Face of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s Democratization, Seattle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7, p164.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9月号,总第285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