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朱高正:论中华文化自信与新时代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4-28 00:33:21


 
  我们来看看,当年五胡乱华,那五胡到哪里去了?都已经融进中华文化了。当年的契丹,耶律阿保机所创建的大辽国,现在到哪里去了?除了耶律大石带了一批人往西迁移之外,大部分都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完颜阿骨打的金国,后来都融进中华民族里头;到后来的满清,无不如此。所以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就是因为有这个“中”的思想在里头。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特别强调“中道”,专门讲“中道”的卦,就是第六十一卦“中孚卦”,教我们人如何来信守中道。而且文王、周公父子在为《周易》系上爻辞的时候,也充分体现了“中道”的思想, 大家看看“二多誉”、“五多功”,第二爻就是下卦的中爻,所以能得到很多的赞誉,第五爻是上卦的中爻,都能够建功立业,这叫“二多誉”、“五多功”。在《易经》里头只要是中爻,大部分都是大吉大利的,这就体现出了“中”的思想。“中”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是要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就像《文言传》里面提到的“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这个“义”与“中” 很多时候都是互通的,因为“义”就是合宜的意思, 只要处理得合宜那就是“中”。

  因为中道的思想深刻影响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因此在中国很难出现偏激的思想。因为中国讲“中”,就很难出现在西方社会的阶级斗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强调统治阶级,要以被统治的阶级为基础,就像《易经》所讲的《泰卦》一样。象征君王的乾卦不能高高在上,要能够屈尊就下;相反的,象征臣民的坤卦,你不能把他压得扁扁的,要让他能够下情上达。所以“乾在下,坤在上”变成《泰卦》,“泰”就是大通的意思。如果上、下能够大通,而不是阴、阳隔绝,当然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了。就因为“中”够维系多元的和谐,而在西方,少数民族常常成为被迫害的对象。在中国不曾听过少数民族成为被迫害的对象,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而这些偏激的思想在西方是屡见不鲜的,像西方的辩证法之父━赫拉克利特他就讲“斗争是万物之父、万物之王”。而在中国则认为,斗争只是达到一个更高和谐的过程而已,斗争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手段或是过程,这就是中西文化根本不同的地方。 

  最后我们来谈“家”,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中国是全世界各民族里头,关于家属的称谓最为完整的,因为就像生活在极地的爱斯基摩人,他们要能够分辨30种以上不同的雪,哪一种雪是可以用来做冰屋的?如果你分辨不清,那就可能造成生命攸关的大事。对我们一般人来说,雪就一种而已,但是对爱斯基摩人来讲,你至少要能分辨30种以上不同的雪,因为这对他们的生存太重要了。同样的道理,当你对家属的称谓越完备的时候,就表示越重视这种亲戚关系,不论是血亲,还是姻亲,你重视才会分得越详密;如果你不重视,那就囫囵吞枣。打个比方,像是在欧美国家,堂表兄弟姊妹都叫做cousin,或者是用德文来讲叫Kusine,也就是说不分辨是爸爸这边的,还是妈妈那边的;不分辨年纪比我小,还是比我大的;甚至连性别是男的,还是女的也不分辨。反正只要是同辈的亲戚,不是自己的兄弟姊妹,通通叫做cousin。要是在中国,你跟人家讲,他是我姑表哥哥,那我们就知道他就是你父亲姐妹的儿子,年纪比我大,才叫做姑表哥哥;如果她是我姨表妹妹,那就是我妈妈姊妹的女儿,年纪比我小的;如果说他是我堂哥,那一定是我爸爸兄弟的儿子,年纪比我大的,一清二楚。但是在西方文化里头,因为他们不重视“家”,所以对家属的称谓就非常的草率,才会把堂表兄弟姊妹通通叫做cousin。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